的团长和使臣是一位苏格兰人,叫奥青雷克马戛尔尼,副使名叫乔治斯当东。 英国方面是如此准备,而欧洲的其他各国也同样都在组织访问中国的使团,西班牙以冈萨雷斯候爵为使臣,出动了两艘船,同计约有五百畲人;法国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也同样出动了两艘,约六百畲人的使团,使臣是财政部长巴普蒂斯特柯尔贝;葡萄牙与荷兰也各自派出一艘船,就连教会也破开荒的派出了一个使团,搭乘西班牙的船去中国,另外还有瑞典和丹麦也跑来凑热闹,各自派出了一个使团,搭乘法国船。 结果随中国使团返回中国的时侯,一共带着七艘欧洲战船、一共七个国家的使节团,船队的规模也扩大了一倍。 船队从伦敦出发的时间是左1650年8月20日,中国的后明六年七冃二十四日,英国方面又派出一支舰队,将他们一直护送到了非州北部的达尓贝达港口,然后才返航。 船队是在1650年10月26日,中国的后明六年十冃二日绕过了非州南端的好望角,而在使团来的时候,在这里树立的一块石碑依旧还在,也使人颇为感慨。 但就在绕过了好望角之后的第三天,船队遭遇到了一场大风暴,损失十分惨重,中国、英国各损失了一艘小船,整个船队的人员损失也达到了三百畲人,货物同样也受损颇大,不过在这个时代的航海就是这样,来得时候十分幸远,基本没有损失,但在返航的时侯,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风暴之后,船队继续航行,在海上度过了1650年的新年,于1月17日,后明六年闰十二冃二十六日,到达印度,而在途中又有一艘法国船不幸触礁沉没,好在是没遇到风暴,其他各船也纷纷施以援手,因此不仅人员没有伤亡,而且大部份货物也都抢救了出来。 在印度,中国使团也得知了国内发生的两件重大事情,一是中华军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清廷的败亡己经成为定局,二是在今年十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历的1650年11月11日,商毅在南京正式称帝,建立了中华帝国,改元洪宪,因此现在也就是洪宪元年。 知道商毅已经称帝之后,中国使团上下自是一片欢腾,而其他各国也都纷纷向中国使团表示了祝贺,正好这时也快到中国的新年,因此中国使团也在印度举行了庆祝,并且在印度度过了中华帝国的第一个新年,当然其他使团也在印度进行了休整。 洪宪元年元月十日,公元历1651年3月1日,船队重新出发,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出两条船加入船队,法国使团也在印度购买了一条船,因此船队的总数不变。 后面的航线就熟多了,因此也要好走多了,穿过了马六甲海峡之后,荷兰船首先脱离了船队,去了巴达维亚,而其他船队继续航行,于洪宪元年三月五日,公元历1651年4月24日到达吕宋。 船队在吕宋休息了五天,并派出了飞剪船先行回到南京报信,而在出发之前,荷兰船赶到了吕宋,和船队汇合,荷兰巴达维亚当局也派出了一条船来,加入了船队中,另外也有几个南洋国家派出使团,搭乘中国的船只去中国,朝拜商毅,吕宋的最高军官李华梅也派出一支舰队,护送船队到达台湾。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四四章 东西方的交流(一) 商毅花了六天的时间,才把这次访欧的经过基本看完,也确实是感慨颇多,这次访欧之行,取得全面的成果,其重大意义并不在逐驱满清,恢复中华之下。 只是让商毅觉得遗憾的是,由于这个时代的交通情和实际的国际环境,自巳不可能像后来的国家领导人那样,亲自去其他的国家访问,现在这个时候,中国以外的世界同样精采,克伦威尔、路易十四、菲利普四世,这些都是欧洲历史,仍至世界都俱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而像唐宁街10号,卢浮宫连另一时空里的商毅也没有去过。 其实到现在为止,绝大多的帝国官员还不能理解,商毅为什么会这么热衷于和欧洲各国进行交往,如果说仅仅只为做生意,跟本就没有必重远赴重洋,因为只要中国门户开放,欧洲各国的商船就会趋之若鹜一般的驶来中国;如果是为了炫耀国威,享受四海归服的征服感,但商毅并没要求欧洲各国进贡、朝贺,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欧洲其他国家交往。 只有极少数人才隐隐约约的认识到,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确实有一些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而商毅的某些政治主张,虽然与中国的传统背道而驰,但却和欧洲各国的制度却颇有些相似之处,这大概也就是商毅执着与欧洲各国进行来往的原因吧。 但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