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的军官,顿时都张大了嘴巴,半响说不出话来。 这批军火中,光是标配刺刀的7.9毫米汉阳造步枪就有六千多支,还有数百挺的7.7毫米口径麦德森轻机枪,数十挺7.7毫米口径维克斯重机枪,还有一批国内军阀最喜欢的7.3毫米口径驳壳枪。自然也少不了配备炮兵营的国内仿制型82毫米斯托克斯迫击炮二十四门,法国1909年式75毫米山炮十八门,以及哈奇开斯1916年式37毫米步兵炮十八门。 至于弹药,则是后续的军火船源源不断地从长江上游送下来。 结果这回连故作镇静的吴子玉也差点吓傻了。 军火船送来的只是一个轻装师的弹药储备吗?差不多就快够整个救世军使用好长一段时间了。 汉阳造使用的圆头弹,是按每支枪五个基数进行补给的,也就是三百发子弹。而实际上,救世军下面的作战部队,步兵携带子弹数量根本没有达到一个基数六十发的标准,能有二十发就算是不错了。 也是因为国内兵工厂的现有子弹生产线,都只能做到大规模生产7.9毫米的圆头弹,而圆头弹是难以被轻重机枪使用的。以至于陈安干脆,直接将北方军即将淘汰的7.7毫米口径麦德森轻机枪和维克斯重机枪,连枪带弹一股脑卖给救世军。 轻机枪每挺配弹五千发,重机枪每挺配弹一万发,均是五个基数的标准。五个基数,也是国内通行的弹药补给月基数。 估计考虑到吴子玉的部队汽车没几辆不说,马匹也不见得有多少,后勤能力实在有限。除了37毫米步兵炮依然按照每门炮五个基数三百发炮弹配置之外,其他火炮和迫击炮都按照两个基数一百二十发炮弹进行配置。 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弹药箱,踩着脚下足够人手四发的手榴弹木箱,还有旁边堆得像小山般的法式钢盔,据说连马夫都有一个钢盔,吴子玉嘴角不停抽动着,神情都恍惚起来。 该死的陈安,按照这种标准,等救世军十二个师全部武装起来,即使你只要成本价,我也要破产了,哭笑不得的玉帅心里咒骂不已。 第四十六章 反苏浪潮 不止是吴子玉有些目晕的感觉,当潜伏在汉口的各方间谍将收集到情报送回各自老板那里的时候,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张雨亭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 如果按照轻装师的想法武装救世军的话,每个救世军整训完成的轻装师,不仅达到一线步兵班每班都有一挺轻机枪,而且还保证每个步兵连都一个重机枪小组、每个步兵营都一个迫击炮小组,甚至步兵师直辖的炮兵火力至少是两个齐全的炮兵营。 弹药充足,兵种齐全,马步工辎炮各兵种该有的基本都有,而且能保证每支枪都有刺刀,甚至所有士兵军官都有钢盔,这在当时国内军阀势力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只要手下的士兵军官不是笨蛋,估计要打垮一个如此的轻装师,需要安国军亦或是北伐军至少三至四倍的部队拿命去填吧。因为缺少军械,国内军阀的步兵部队,经常需要混装大量的大刀武器,更别提轻重机枪的大规模列编了。 难怪骄横一时的日本人,始终没有再更为强悍的北方军手中讨得了好去。 与当年举全国之力编组的北洋六镇精华相比,除了还是少了一个炮兵营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老北洋六镇除了二旅六团步兵外,还有一个三营的骑兵团和一个三营的炮兵团,以及辎重工兵各一营。 而吴子玉的轻装师,集群的炮兵倒是只有两个营,但架不住二门仿制迫击炮编制的迫击炮小组一上来就是十二个,总体的火力强度事实上比老北洋六镇还要强。 当然也有美中不足的,吴子玉除了心中滴着血向尼森公司付着巨额的成本价之外,还不得不另外掏腰包向尼森公司购买了一批载重汽车和汽油。那些弹药辎重,已经超出了所能收罗到的蓄力运输量了,只好购买汽车了。 吴子玉痛快而又揪心地签字付款时,忽然有了一个明悟,估计这次又给陈安耍了。救世军今后习惯这种军械装备后,仅凭手上的两个兵工厂显然是无法满足的,那又只好再出钱向尼森公司购买了,到那个时候估计就不是这个慷慨的成本价了。 又是一条大鱼,自动上钩了呀。 实际上,陈安和吴子玉达成的军火协议,却是成本价,因为这些军火要么都是兰州机器局的存货,要么就是这些年积存下来的北方军储备军火。 跟当年满清王朝青睐德意志帝国军械有直接干系,国内的兵工厂基本上都是引进的7.9毫米步枪生产线和同口径弹药生产线,起家于左宗棠的兰州机器局也是如此。奉天兵工厂因为日本人影响甚深的因素,生产线上生产的步枪和子弹倒是日式的6.5毫米口径。 因为多年始终处于战乱地区,歇歇停停又屡遭破坏的汉阳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的产能是无法跟兰州机器局相比的,唯一规模差不多的就是张雨亭的奉天兵工厂了。奉天兵工厂在几次大规模扩建后,差不多也达到了兰州机器局的年产一亿五千万发子弹、五十万发炮弹的水平。这也是当年郭松龄倒戈一击,奉天城里缺兵少将,但就是不缺弹药的主要原因了。 和救世军签订军火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