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战争机器的。 河南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因为直系的意外崩溃导致失去政府控制,匪患横行,几乎是乡乡有匪,村村遭灾。吴子玉辗转回到湖北后,重新收拾残部,挥戈北上剿匪,虽然夺回了各个大中城市,但是却始终未能有效控制其他地区。尤其是山山水水之间无处不在的匪患,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扼制。 挡住北伐军第一次北伐攻势后,深感自己兵力不足的吴子玉,决定在河南征兵扩充。结果差不多成了难民世界的河南地界,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救世军就招收了近五万名新兵。与其饿死,还不如当兵混碗饭吃吧,不要说难民,就是很多吃不饱的土匪都散了伙,溜下来参加救世军的扩编。 几个月不到,救世军的部队已经扩编成了十五人的庞大规模。脸都吓黑了的玉帅,大骂手下那些疯狂的招兵官员,赶紧下令停止招收新的兵员。 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着落,招收三四十万大军有个屁用,难道集体去跳长江游泳吗?尤其是新扩编的十万人手,连一杆步枪都没有,总不成用木头棍子去打仗吧。 这段时间,重新回到救世军的两所兵工厂一直在加班加点,拼命生产军火枪械。但是不是因为原材料不足,就是因为新手太多,甚至是电力跟不上,事故频发。即使勉强达到了最高产能,又发现了很多枪械弹药的质量问题,忙乱得一塌糊涂。 事实上,两大兵工厂全力开工,也无法在一年之内将新扩编的军队武装起来,何况原来的五万救世军老兵部队中还有少部分也是缺枪少弹的。 不仅是简单的步枪和子弹的问题。汉阳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也可以生产驳壳枪、75毫米野炮,甚至仿制英国人的斯托克斯迫击炮。很有意思的是,也许是钢材质量不行,中国人仿制的这款旧式迫击炮,不仅重量超重达到68千克,口径也变大了成为82毫米,所幸弹重也增至3.8千克,最大射程2.8千米。 但是这些军械的产量只能用一个词语来表示,惨不忍睹。月产量最好也不过是以两位数来计数的驳壳枪,其他都是以个位数来计数的。 枪弹还好说,毕竟兰州机器局的生产线在不停地生产着同样口径的汉阳造用圆头弹,完全可以在军火市场直接购买。但是枪械就不行了,德国人的兵工厂还在苦苦挣扎,即使有精力完成遥远国度的军火需求,也没有能力运到中国了。 从来对外来干涉者横眉冷对的吴子玉,毫不留情地怒斥了日本人和苏联人的特使,对自己的后台势力英美两国也是没有什么好眼色。毕竟当初的直系军阀,真正和英美眉来眼去的是已经倒了大霉的曹锟,而不是有些孤芳自赏的吴子玉。 这样一来,救世军只能依赖于汉阳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的低下产能,缓慢提供队伍发展的军械弹药了。 广东政权第二次北伐即将开始,冯玉祥阎老西又蠢蠢欲动,救世军没有时间来等待这批正在加班生产的军火了。 陈安忽然出手相助,只是让骄傲的吴子玉一阵子心里不舒服而已,很快还是释然了。双方的秘密协议在彻夜谈判后终于达成。这是一个改变各方势力对比的重大协议,北方军依然没有插手国内军阀混战,但是陈安却插手了。也不知道,这种形式和北方军插手有什么区别没有。 也许知道这位昔日的北洋精英对接受别人援助有些不高兴,陈安让人从阶州带了一本军事教案给汉口的救世军总部。 玉帅很快收到了这本修饰简朴的北方军基层军官教案,很是稀奇不已。 有些不以为意地翻开一看,教案居然也有序言,而且写得竟然是北方军建军的历史。吴子玉一愣,马上就被吸引住了。第一段赫然写得就是当初在辽东,一名戴着眼镜的睿智文人,一名穿着破旧衣衫的北洋精英军官,和北方军一番元老之间的热血碰撞,那是一段激荡回肠的璀璨日子。 彷佛又看到昔日那群铮铮铁骨的老兄弟影子,吴子玉也有些眼角湿润了。接下来的一段,在北京的北洋军官冒着天大风险,偷书赠友的行为赫然在目,这本匆匆抄就的军略居然成了北方军建军的基础方略。 呵呵呵,吴子玉忽然眉开眼笑地傻笑起来,当初真是好胆识,好眼力呀。有些熏熏然的玉帅,兴致猛地上来,居然摇头晃脑地开始背诵起新军营制饷章中的大段大段,当年为了抄它可是花了一番心血呀。 骤然闻到背书声,外边护卫的士兵大吃一惊,立马蜂拥而至。 玉帅抬起头来,很是大度地一挥手,“出去吧,没事,没事。”心情看来真的不错呀,些小的疙瘩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第一批上岸卸货的北方集团军火,就是足足可以装备一个满员师的武器装备,而且这个标准是相对于北洋旧制是明显偏高,以至于跑出来看军火的很多军官吃惊不已。 好家伙,这些煞气腾腾的庞大军火,居然只是北方军所谓轻装师标准配备?几名觉得已经见多识广的军官咂舌不已,差点就有些恍惚了。 玉帅听说当天的议论后,只是冷哼了几下,说了一句,“这个轻装师是指我们自己,不是北方军的轻装师。按照他们的标准,轻装部队可是全部使用汽车前进的,因为弹药多得带不下了。” 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