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心,中原各处还有流民……” “李阁老、谢阁老,你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你们虽然嘴上不敢说,但心里清楚,大明传不了一百个帝王。” “陛下!”两个人心一抖,说着就要站起来。 “诶。”朱厚照抬手虚按,“今日是闲谈,谈什么都没有罪。坐下吧。” “陛下之言振聋发聩。翻遍史书,各朝各代的确都免不了盛极而衰,衰而致亡。其中要害,便是奸邪、妖孽横行,祸乱国家,以致民不聊生。” 李东阳说的也不是没道理。 但朱厚照想说的深刻些,“人人都知道,百姓若活不下去便会揭竿而起。可百姓怎么才能活下去?土地,是不是?然而大明朝无地的百姓是不是一年多过一年?黄册和鱼鳞册几十年未曾变过模样,写在上面的人怕是早已死了。百年时间,沧海桑田,一切都不一样了。若朕这个后继之君不思变通,国家如何能治理得好?” “朕早就说过,祖宗禁海是对,朕开海也是对,一切都是要合乎时宜。就像这两淮转运司,朝廷设置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盐场,可有了它,盐场反而更加混乱,那要之何用?” 李东阳和谢迁都明白。 明白这位皇帝不是那种昏庸之主,拿着国家大事当儿戏。 也明白皇帝的决心。 “陛下……”谢阁老给出了个好主意,“是不是可以这样……天下六处运司,先择其中的两淮运司试行拍卖之法,其他五处暂时不变。” 皇帝目光瞬间严厉。 谢阁老连忙补充,“说是不变,只是运司的衙门不变。但核查盐法之弊,查办贪腐之臣也还是要做的。” 这样讲,朱厚照才略微舒坦了点。 “但朕不会保证,其他运司和盐课提举司永远保留。” “微臣明白。如果两淮盐课的改良效果好。到那时朝堂自然也失去了继续反对陛下的依据和根基。” 也就是所谓的用事实说话。 这个主意倒也还是不错。 反正国人就是喜欢折中的。都变不行,那么就先变一个。 其实朱厚照从来也没有要进行剧烈的改动,拍卖是一种新方式,这个年代的人能不能够适应、适应了能不能够运用的好都还是两说。 而且剧烈的变革,通常会使得本身占有优势的人更加的集中财富。因为他们信息、能力、财力、关系全都有优势。 “谢阁老此言倒也是谋国之语。”朱厚照略微露出些笑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他也就不在这个事情上纠结,转而说起另外的事,“其实朝臣们都误会了朕了,两位阁老是知道的,朕拿了银子,哪一件事做的不是利国利民?盐课之银增长,朕难道会拿来修筑宫殿?遍寻宝物?抑或是炼丹修道,寻求长生?” 说起这个,文臣就揪心。 “陛下,一些个江湖方术的话可不能信啊……” “朕知道。”朱厚照撇了眼李东阳,这个老家伙玩笑话也听不懂。 倒是谢迁想到先前永寿宫里有做法之事,惹得皇帝龙颜大怒。 外臣对此多有赞赏,因为这足可见皇帝不会再让佛老之术影响朝堂。 “陛下登基以来,的确节省用度,严于己,宽于民,圣君之所为也。” 朱厚照大方的接受了这句奉承,“所以说嘛。朝廷多收入些银子有什么可担心?正德元年,朝廷只拨了山东一个省份三十万两修河的款项,明年朕计划增加到两个,后年是三个,此外还有那年年为患的黄河,水利不修,农业不兴,可这些银子从哪里来?” 李东阳和谢迁眼神之中皆有振奋之色,“朝廷明年要拨两个省份的修河款?” “朕计划是如此。不过要看今年山东的夏粮和秋粮的具体状况,山东的官员要让内阁和朕看到,修河款下去以后,粮食的收成有所增长,否则朕会怀疑,这些银子是否真的用在了刀刃上。” 当时要银子的时候话都说的好听,要回去又用不好,那两京一十三省好些个排队的,凭什么要给你? 李东阳和谢迁都听得懂皇帝的意思。 皇帝也是通过他们在向山东巡抚刘健传话。 甚至内阁也可以适当给山东以支持。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