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便有所谓的三十三两白银的政策。 就是说一个老百姓平均一年的花费在三十六两白银,而朝廷通过各种方式限制百姓收入,使其在三十三两白银左右。 这样饿不死、强不了,而且看似还有希望。那普通百姓就只能从年头忙到年尾,生活的幸福满足就在3两白银的差距之间,但终其一生都只是骆驼祥子,拉了一辈子黄包车,都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 后来所谓的坊nu,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明朝的当下来说,所有的老百姓都为了饱腹而奔波忙碌,自然就不会有人去思考朝廷是不是欺负了他们、皇帝究竟是不是真的天之子,相应的造反活动也就组织不起来了。 但朱厚照不认同这种驭民之术。 没有为什么,就是不认同。如果真要说一个理由,那就是这样的朝廷,他首先会起来推翻它。 “陛下!” “曹侍郎,”朱厚照也提高了点声音,语气逐渐严厉,“有些劝朕能听就听你的了。有些劝,朕不听你也不要再紧咬不放。朕言尽于此,至于商鞅的驭民五术,朕即便理解你的忠心,但往后你也不必再提。太祖皇帝起于青萍之末,若是听到这样的驭民五术,朕相信他也一定会大发雷霆。” 皇帝不听礼部官员的劝诫, 不代表这些文官就全都放弃了自己先前坚信的理念, 过了几日的早朝之上,还是有科道言官为此上疏皇帝,请求收回成命,重设两淮运司。 “陛下圣神文武,上承天命,下得人心,即位以来,物阜民安,万方乐业。臣闻民者,所以固邦本,而理民之任,在乎泽材于文。我大明一朝,崇儒重道,崇德报功。运司之员虽多出于贿求,然其为人之过,而非运司之过……” 朱厚照想起来前世看一些明朝的电视剧,皇帝坐在龙椅上,就这么听下面的大臣喋喋不休。他现在算是真实体会到了,所以他才更愿意在乾清宫处理政务。 但不管怎么样,他已经下了的决心,那是肯定要做的。 第三百八十二章 忽悠 正德元年七月,京师又下了一场大雨。 如雨幕一般洒下的雨水溅起了巨大的水花。 李东阳和谢迁没走几步,就已经湿了脚。皇帝考虑到他们年纪已经很大了,所以命人给他们换了干燥的衣服。索性是大雨,全都走不了。朝廷又没有特别紧急的大事,也不怎么会有人来。 朱厚照便让两人在乾清宫多留了一会儿。 “前日早朝,科道言官都不赞朕撤销两淮运司的打算。朝中上上下下也都有些微辞。其中的道理讲透了、讲尽了,也讲累了,不想再讲了。今日得闲,李阁老、谢阁老,咱们说些别的。” 朱厚照平日里的脾气还是好的,生活本身也不都是时时刻刻都是大事或者决定多少人命运的重大选择,除了那些时候,皇帝不会太过严苛,表现的也并不怪异。 此时他招着手让刘瑾摆棋盘,笑眯眯的说:“都说品茗、抚琴、焚香、听雨、对弈乃五大雅事,可惜这里没人会抚琴,倒是凑不齐了,只能将就将就。要不朕先与李阁老对弈一局?” 李东阳施了礼,礼数周全之后才在皇帝对面坐下,而谢迁就在两人的侧手边。 “陛下先请。” “好。朕棋艺略差一筹,就不客气了。” 于是乎,雨声伴随着‘啪嗒’、‘啪嗒’的棋盘落子声,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 “朕还记得当初为皇子时,也陪父皇与两位阁老这样待过。可惜……” 弘治那个人是真的老好人,至少作为父亲是很好的,有时候朱厚照也不免怀念。 “陛下御极以来,励精图治、四海升平,算得上我大明一代英明之主。足可告慰孝庙在天之灵。陛下亦无须感怀太深,伤了龙体。” 朱厚照表情平静,“告慰父皇在天之灵……李阁老、谢阁老,朕是朱家的子孙,朱家的祖宗创下的这份基业不能毁在朕的手里,朕相信每一代的帝王都至少有这样的念头。不过自始皇帝至如今,你们见过哪一朝有过百代的君主,万世的江山?倒是从兴盛到衰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大明,也有一样的问题,洪武、永乐年间四方宾服,到了如今,鞑靼敢寇边,哈密有不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