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裴少淮读到“民不知天理何为,随饥饱而行”,论述为官之道时,他说真正的好官非一味只论天理,为官者,若不能饱民生暖秋冬,岂能指责民间信“灶神”? 这样大胆而正直的论说,让裴少淮再次把目光落在“玉真”二字上。 他翻开名册,找到了包玉真一页,记录相貌的一栏写道:“年四十又一,人瘦削,有胡须……”裴少淮便知道,这位考生是故人王矗无疑了。 也不知道王矗是怎么在他眼皮子底下找了“包玉真”这么个身份的。 不如王矗好听。 裴少淮笑笑,一介愤愤然的书生,若干年后再上岸,性子依旧还是那个性子。而后执笔,在卷上写了个大大的“落”字。 不是王矗的学识不够,也不是文章写得不好,而是取录“包玉真”,不管对于王矗,还是对于裴少淮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再者说,王矗若真有意隐姓埋名重新来过,闯一闯这仕途,以他的性子,岂会在双安州参加考试、让裴少淮为难?又岂会写如此瘦长字迹? 不过是借着县试,跟裴少淮打个招呼罢了。 …… 十数日后,正场、次覆、再覆、末覆皆已考完,团榜、长案也均已布告张贴。 裴少淮让包班头在榜下蹲守了好几日,也未能等到“包玉真”前来看榜,可见裴少淮猜得并没错,王矗参加县试,意不在取录。 县试案首取了陈家的陈书新,齐全安则居于第二,早前有几位夺首呼声甚高、辞藻华丽的学子,虽也在榜上,却落在了十名开外。 南安城的陈家,能排在齐家堂之前,十分鼓舞士气,好好地热闹了一场。 等到张贴前十考生文章的这一日,州衙侧墙外,满满当当挤的全是人,争着围观。 晚来的学子诧异,问道:“区区县试的考卷,便是写得再好,也总不如乡试集、会试集的文章好的,何至于这般鲁莽人挤人、抢着看?” 又有人道:“他陈书新、齐全安的文章,平日里又不是没见过。” 谁知竟没人理会他们,大家只顾着看卷子,这几名学子只好带着疑色,也挤入了人群中,当他们看到那隽永不失劲道的朱色点评时,方才恍然大悟——大家根本不是抢着看考卷,而是抢着看知州大人的评语。 如其一,“士者内直而外正,可衍儒道之薪传,丧千秋之奸胆”,虽是点评,却可当一篇小短文来读了。 若是再仔细思索,又可发现句句珠玑,略加以提炼,便是破题的好角度,无怪有人嘴里念念有词,当场就开始背诵。 “这知州大人是甚么来头?这笔力实在太强了些。” “这当真只是临场随手写下来的评语?我怎觉得里头包含了不少典故?便是叫我专程去写,也未必能想到这么契合的典故。” “正是因为如此,州衙坐的是裴大人,而你却在此问‘为何’。” 引得其他学子发笑。 也正是这些评语,让学子们识得了知州大人取才的初衷,内直外正,不媚不奸。 知州大人还说“黎民信神求慰藉,官者媚神失本我”,黎民百姓信神尚且可以理解,身为父母官者,若是让神灵时时悬于自己心中,这个世道留下虚无的“神”便是了,何须多你一个吃百姓俸禄的官职? 引人深思。 …… 县试结束,裴少淮得以从贡院里搬出来,他带着“包玉真”的卷子刚回府,燕承诏便过来找他喝茶叙话了。 书房里。 燕承诏好奇拿起书案上的卷子,念道:“‘包玉真’,好似个女子名。” 裴少淮刚喝了口温茶,呛了呛,说道:“是一位旧友的卷子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