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第二梯队成员。楚王乐善好施,不掌权,不练兵,不侵扰本地百姓,在民间的名声很好。瑶江县里甚至有人把楚王的画像当成神佛祭拜。 孟云晖摸摸鼻尖,还没说话,五娘子挽起周氏的胳膊,抢着答道:“四郎有位同窗是楚王府长史的侄子,去年,那位金公子带他去过楚王府的外城,他回来和我说,楚王府外城的屋子一间里面还有好多小间,小间里还有隔间,大院套小院,小院也分东西南北房,没人带路的话,准得在里头迷路!里面的下人都穿的是绫罗绸缎,头上戴金簪子,手里戴玉镯子,腰上戴玉带扣,楚王府的地砖,全是用金子打的,可稀罕了!还有他们的茅房,啧啧啧,香喷喷的,比咱们小娘子们的闺房还漂亮……“ 五娘子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孟云晖似乎有些尴尬,把皮球复又顶在脑袋上,朝李绮节咧嘴笑了笑。 ☆、第12章 夜戏 五娘子和周氏都是爱说话的人,谈起八卦来更是滔滔不绝没有歇嘴的工夫,两人说得高兴,从楚王的王府有多气派多威风,说到楚王妃生了几个儿子,楚王世子纳了十几房小妾,忽然话题一转,议论起前几日的采选。 五娘子叹了口气,道:“这回县里挑走了二十个女孩子,都是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作孽哟!“ 周氏连忙道:“都是谁家小娘子?“ 五娘子道:“没有咱们李家村认得的人家,不然县里早派人来报喜了。“ 周氏松了口气,拍拍心口:“阿弥陀佛,幸好我们家三娘连夜出城,不然官人和我也得担惊受怕。“ 五娘子笑道:“三娘是订了亲的,倒是不用怕采选。“ 周氏点点头,目光不经意间从李昭节和李九冬姐妹俩身上扫过,又添了件心事。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外走,李绮节牵着姐妹俩的手,跟在婶婶周氏后面,装乖巧文静。 孟云晖低头走在母亲五娘子身边,胳膊底下还夹着皮球。 李九冬生怕孟云晖把皮球带走,踮起脚跟,伸手去够皮球上的彩绸带子,嘟着嘴巴道:“孟四哥,还我。“ 孟云晖一拍脑袋,歉然一笑,把皮球塞进李九冬怀里。 李昭节忽然劈手夺过皮球,拔腿就跑。 李九冬愣了半天,气得面色涨红,一叉腰:“李昭节!“ 气鼓鼓地跟了上去。 李绮节摇头失笑,姐妹俩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睡觉、吃饭的时候,其他时间就是在争吵、和好、打架、哭闹、和好之间循环往复,也亏她们俩精力无限,能一直这么折腾。 耳边忽然响起一声问询:“三娘喜欢听戏吗?“ 声音非常清晰,孟云晖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到她身旁,和她离得只有几步远。 李绮节心下有些诧异,不动声色退开半步:“什么戏?我只爱听渔鼓戏。“ 渔鼓戏是潭州府本地的传统表演方式,开演的时候,艺人竖抱竹筒制成的渔鼓,拍击猪皮、膀胱膜或是羊皮制成的鼓面,边说边唱,唱词大多取材自民间的英雄故事、神话怪谈、传奇小说。 渔鼓戏唱腔优美,活泼生动,乡土气息浓郁,主要是唱词简单口语化,非常通俗易懂,很符合李绮节这种外来人士的口味。 孟云晖怔了一下,抬眼看向李绮节,面露疑惑之色。 李绮节莫名其妙,大大方方任孟云晖打量,我就喜欢看俗气的渔鼓戏,咋了? 孟云晖摸摸鼻尖,避开李绮节的眼神:“三娘什么时候会说官话了?“ 李绮节一时哑然,这才发现,孟云晖是用官话问的,她答的,也是官话。 原来他是奇怪她说话的口音,而不是鄙视她的审美爱好。 她笑了笑,道:“四哥的官话是在武昌府学的?“ 孟云晖点点头,看李绮节似乎没有回答的意思,也没接着问,自己岔开话道:“今天是中秋,金家请戏班连唱三天夜戏,三娘去看吗?“ 孟云晖说的金家就是瑶江县首富金家,他家祖上不是潭州府本地人,是几十年前迁移到潭州府的外姓之一。金家发达以后,想融入本地的世家圈子,赢得本地人的拥护,每年中秋节都会自掏腰包请戏班子到镇上唱戏。届时镇上分外热闹,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摇着小船去镇上听戏,连县城里的人家也不例外。 戏班子是草台班子,三教九流都有,说书、变戏法、渔鼓戏、唱小曲、南戏、北戏,样样都能来两出,老百姓们爱看什么就演什么,从不端架子,在民间很受欢迎。看戏是瑶江县人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