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件挑出,才发现剩下的信全是同一个人写给母妃的。信的落款是:顾琛。 而他在信中称母妃为阿宜,自称为阿兄我。 阿兄…… 公仪音握着信纸的手抖了抖,这么说,这些信全是母妃的兄长写给她的?而这位顾琛,便是自己素未谋面的阿舅? 对于自己的外祖一家,位列五大吴姓氏族之首的顾氏,公仪音知道的情况并不多。南齐建国之后,秦王谢萧四大侨姓氏族南渡,渐渐在南齐站稳了脚跟。而原本的五大吴姓氏族顾陆容朱高,高氏在建国初期被灭族,剩下的四大家族许是感到了形式的变化,纷纷收敛了羽翼,行事做派愈发低调起来。 当年公仪氏建国,并未得到各大士族的拥戴。公仪音听青姨不经意间提过,当年母妃入宫,是违背了家族的意愿的。也就是说,当年的顾氏并不支持公仪氏,当然就不想母妃入宫了。 公仪音在脑中梳理了一番自己知道的欣喜,沉下心来看起手中的信件。 信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大多是顾琛跟母妃说一些顾氏家中发生的事,偶尔也提到几句顾家宗主的态度。公仪音一目十行地看来,总算了解了个大概。 当年,母妃违背家族意愿入宫后,顾家一怒之下与母妃断绝了关系。当时先主已经灭了一个高家,因而父皇不可能再对顾家下手,再加上母妃的求情,所以父皇并未动顾家。 而母妃,虽然选择了爱情,但始终对家族割舍不下。她与顾琛兄妹感情极好,因而时不时同顾琛写信了解一下家族的近况。当时的顾氏宗主就是顾琛和母妃的父亲,他虽然代表族中做出了跟母妃断绝关系的决定,但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在顾琛时不时的趁机劝解之下,态度似乎松动了些许。这些,在顾琛的来信中都可以看出来。 一开始两人的通信频率较为频繁,越到后面两封信之间的时间间隔却越久,而顾琛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母妃身体的担心。最后一封信,是顾琛告诉母妃,顾氏宗主的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让她再耐心等等,也许很快顾氏宗主就能原谅她了。 一封封看完,公仪音的心情变得莫名沉重起来。 看这样子,母妃应该还没来得及等到顾氏宗主的原谅便撒手西去了。 对于自己的外祖顾氏,公仪音算不上熟悉。 自小她便知道母妃姓顾,也知道顾家是世家大族,可是顾家,从未派人来看过她。彼时的公仪音,娇生惯养心高气傲,心里想着,你不来就我,我自然也不必巴巴地贴上去找你,只当没了这个外祖家。所以她对顾氏的了解并不多,只偶尔从别人口中听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 公仪氏出身草莽,于乱世中建国,建国初期并未收到南地本土世家的拥戴,先主雷霆手段,找借口将当时闹得最凶的高氏灭了全族,以起杀鸡儆猴之功效。这招果然收到了一些功效,剩下的四大士族就算仍有不服,也不敢摆在明面上跟公仪氏最多,国中局势仿佛渐渐安定了下来。 公仪音曾听青姨偶尔提过,顾氏最是清傲,重风韵姿仪表,因此暗地里对出生草莽的公仪氏并不福气。不想当时身为顾氏嫡女的母妃却与父皇相恋,顾氏拆散无果。母妃入宫后,顾氏宗主一怒之下断了与她的关系。 但顾氏也是聪明的,知道自己这样公然反对触了父皇的逆鳞,从此便退出朝堂,并定下一个规矩,顾家后辈子孙不得入朝为官。也正因如此,原本位列五大吴姓氏族之首的顾氏这些年的存在感却越发弱了起来。 现在想来,顾琛的心中分明暗示顾氏有松动的迹象,可这些年的顾氏却像一潭死水,没有激起任何水花。难道……谁因为母妃突然去世,顾氏对父皇不满,所以再也不提重新入朝为官一事? 母妃身前与顾琛往来甚密,对于母妃的死,顾琛会不会知道什么?这些年,他们又有没有调查过母妃的死因? 公仪音突然觉得,也许出宫之后,她该走一趟顾家了。 她抬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