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代刀锋(出书版)

第73节


尽头。是血战到底还是知难而退?柴荣不得不做出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

    34 暗流

    赵匡胤连获大胜,风光八面,最开心的不是柴荣,也不是他的部下们,甚至不是他的父亲赵弘殷,而是时任殿前都指挥使的张永德。对赵匡胤的资质与潜力,看得最清楚的也正是张永德。当赵匡胤还只是周军中的低级将领时,张永德便已把他作为自己最大的一笔投资。

    在后周军中,张永德曾是最春风得意的人物。他的父亲张颖,原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军中大将,与当时同在石敬瑭麾下效力的郭威过从甚密。张永德年轻时一表人才,又以贤孝闻名乡里,郭威慧眼识人,把自己的一个女儿下嫁给他。同年,郭威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提任为枢密使,于是把自己这个得意女婿举荐为供奉官押班,送到皇帝身边效力。看起来张永德的仕途自此将一帆风顺,没想到不久后风云突变,刘承祐决意铲除郭威、柴荣,作为郭威女婿的张永德自然也被列入了黑名单。刘承祐故意派张永德给昭义节度使常思送生日礼物,同时密诏常思乘机诛杀之。没想到常思却留了一手,只把张永德暂时囚禁,观察形势。果然,不久后郭威发动兵变,刘承祐被杀,常思急忙把张永德释放。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郭威的亲戚几乎被诛杀殆尽的情况下,身为女婿又智勇双全的张永德顿时成为郭威眼里的珍宝。郭威称帝后,擢升张永德为左卫将军,加附马都尉,领和州刺使。第二年又升为殿前都虞侯、领思州团练使。不久又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泗州防御使。两年之内三次提升,年仅二十四岁的张永德一跃成为殿前司的最高长官,执掌殿前亲军,更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禁军高级将领。

    不久,郭威病死,养子柴荣继登皇位。柴荣继位之后,任李重进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使,分掌侍卫亲军和殿前亲军。不久,北汉来犯,张永德、李重进双双随柴荣出征。高平一战,两人均有不俗表现,战后,李重进加使相衔,升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张永德加检校太傅,授义成军节度使。在很多人看来,李重进和张永德正成为柴荣麾下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但张永德心里却很清楚,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唐亡以来,各国发生了无数次兵变,手足相残,同宗反目,屡见不鲜,而这一切都只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表面上柴荣对他和李重进不断提拔,宠信有加,但谁知道皇帝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人人都知道,柴荣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儿子年纪太小。因为当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突下黑手,柴荣的三个儿子均遭横死,直到他三十二岁的年纪才又得一子。在这个混乱的年代,谁都说不清哪天就会遭遇横祸。而柴荣一旦不测,他年幼的儿子能坐得稳龙椅吗?张永德每每想到这一点,就不寒而栗。

    就算他对皇位没有什么兴趣,但别人的呢?如果是自己的政敌上台,他又怎么办?每次想到这里,一个人就会从阴影里走出来,跳进他的脑海,这个人就是同为皇亲的李重进。李重进是郭威姐姐的儿子,如此算来应该是柴荣的姑表兄,郭威对他极为宠信。当年郭威除掉旧臣王峻,借助的正是李重进之手。

    虽说张永德和李重进也是亲戚,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却互相看不惯对方。李重进执掌侍卫亲军,张永德则是殿前军的最高指挥官。这两支军队之间的关系可谓相当微妙。侍卫军成为一支重要的正规军始于朱温,对军队极富控制欲的朱温建立了由自己亲自掌握的侍卫马步军,并将其迅速扩充成一支可怖的军事力量。但历经数十年之后,这支被历任帝王极为重视的军队却慢慢变了味。特别是后晋以来,侍卫军渐渐演变成身份和待遇高人一等的特权阶层,甚至父子相袭,腐败不堪。高平一战,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竟然在大战的关键时刻临阵脱逃,几乎酿成大祸。这让柴荣决心对禁军进行重组。他下令从各地筛选精兵,充实加强殿前军,后周逐渐形成了殿前军与侍卫军平列,分享中央禁军的体制。而这两支军队的实际指挥官便是张永德与李重进。毫无疑问,同为皇帝的左膀右臂的两支军队互相都把对方看成最大的竞争对手,两军将士之间互不服气,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恶言相向。久而久之,柴荣的姑表兄李重进与妹夫张永德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张永德暗暗作了一个决定:一旦朝中有变,就算自己当不上皇帝,也不能让李重进上位。

    高平之战让赵匡胤脱颖而出,更令张永德眼前一亮。赵匡胤出身平常,跟郭家扯不上关系,跟李重进更走不到一起,而且此人有勇有谋,为人稳重谨慎,是个可造之材。张永德决定,一定要扶持这匹千里马上位,不仅可以加强殿前军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自己也有了强力的帮手和盟友。战后,张永德在柴荣面前把赵匡胤吹得天花乱坠,称为不世出的大将之才。柴荣对这位青年将领原本就十分赏识,又见张永德如此力荐,于是顺水推舟擢升赵匡胤为殿前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五代刀锋(出书版)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