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等着,等着问安。才多大?不过四岁,就在认字了,《三》《百》《千》都能背下来。”乔福来就想让人知道,这孩子当初一脸防备那是心中不安,安定下来自然就好了,他也不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他好得很。 光说族老们铁定不信,可人就在这里,都长了眼睛都看得到,他们互相交换一个眼神,说那还真是气运。 “当初谁都不肯接,你们心善,留下他,这不就得了福报。” “人啊,总归得存着善心。” “瞧他现在这样,不知他亲娘会不会后悔?” “她后悔?她凭什么后悔?她改嫁了就不是我们乔家人,这孩子却是我们乔家的。” 看族老们更正了对阿荣的印象,家中上下都很高兴,送走客人之后郁夏就捏捏他肉嘟嘟的脸,夸他棒!“阿荣真棒,答应娘的都做到了,表现很好!” 那孩子心里又喜欢郁夏亲近,又不好意思,才五岁呢还摆出小大人的模样让你别这样,别捏脸别摸摸头,说他是大人了。 乔越一脸赞同,心道傻儿子说得好。 转身安慰老婆:“儿子长大了,夏夏你要尊重他,用更成熟的方式对他。” 郁夏想了想,有道理。 又一想,阿荣还是死过一回的,的确不能用对幼儿园小朋友的姿态对他。 那行,她改。 郁夏努力在调整对儿子的态度,阿荣心里有一丢丢后悔,又一想他的确不是小毛孩了,要多吃饭快点长大好保护娘还要找老仇人算账。他在乔家的第一年学了很多新东西,第二年就亲眼见证了杂交水稻的问世。 这年的夏天很热,非常热,热到出门一趟就能晒晕了抬回来。可是,整个临州、整个康平、整个陈乡都是躁动的,所有人心中有期待,眼中有渴望。没人关心今天多热明天会不会更热,他们都在等乔越发话,等他说时候到了可以收割。 水稻就生长在田里,泛黄的沉甸甸的稻穗摆在那儿谁都能瞧见,只要不是瞎子从旁边路过就能看出乔越又做到了,他成功了。 继麦子、棒子、马铃薯后,他种出了让人口水直流的超级稻。 有经验的老农说,这亩地目测能收上千斤。 知府大人已经提前赶往陈乡,县令也是一样,试验田外有衙役守着,生怕到最后出什么岔子。 下至农户上至官差都快按耐不住了,派来协助乔越的农事专员从抽穗之后每天都在惊叹,不敢相信自己参与了如此了不起的项目。这些日子乔福来每天都在问,问好了没有?能不能收了? 乔越一直不着急,他拖到了七月初,才点头说时候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w= ☆、第203章 农家子的荣华路 收割水稻比挖马铃薯更考验手上功夫,衙门一早就从附近几个乡抽调了最有经验的农户, 被选中这些人也是顶着压力来的, 到收割之前几天他们就被通知提前赶来陈乡, 而出发之前, 乡里训过话了。 说你家的田地你不必管, 乡里会安排, 你去干活还有补贴可拿,是好事。 但别以为这个活就轻松, 知府县令都在边上看着,衙差也等着, 等着把你收割下来的水稻送去脱粒,你干了多少活别人瞧在眼里,平日在乡里偷点懒不妨事, 要是这种时候你敢偷懒又或者把活做坏了连累本乡, 就算官老爷们大人大量,乡里也要惩治你的! 做不下来现在就说, 来得及换人, 别等出了岔子再找借口, 到时候没有借口。 类似这样的训话各乡都有, 老农们是憋着劲儿来的, 都争着想在父母大人面前露脸, 到收割前一日,汇总一看,各乡还是靠谱, 选派来的都是三十多岁的壮年人,不说十分结实,看着也硬朗精干。 他们拿镰刀那架势就是老庄稼把式,金县令心中满意,回身给周知府保证说没问题,定没问题。 第二日清晨吃了个饱,抢收就开始了,郁夏感觉了一下外头骄阳烈烈,立刻带着人熬煮解暑汤药,熬好放凉之后抬去田边,先给不经常顶着烈日出门的大人们送了两碗才招呼老农歇会儿,都来喝一碗。 郁夏熬的这个解暑汤入口还有点清凉,好像加过薄荷,滋味挺爽,灌下去感觉凉悠悠,一大锅解暑汤抬出去几下就分干净了,负责收割的老农还在舔唇,意犹未尽呢。 “这日头烈得!刚才差点给我晒蔫,一碗汤下去精神头又来了,不歇了,走!干活去!” 本来还有人想多喘口气,看别人又往田里去,他们抄起镰刀赶紧跟上,生怕自己慢了一点让父母大人记住使得本乡挨说。 一个个都抢着想比别人多做一点,干起活来不计力气,动作别提多麻溜了,他们把收割下来的稻子整整齐齐码好,由衙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