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军火帝国

第190节


自己阵亡了二万多名士兵,伤者无数。但是私下里,芬兰军方毫不客气的认为,苏俄红军实际伤亡数应该倍于其对外公布的数字,不说别的,光是连续被围歼的几个苏军步兵师人数就快接近所谓的五万阵亡名单了。
  很难想象,那些英勇无畏的芬兰军人,是如何在冰天雪地失去补给的情况下,是如何艰苦卓绝地同装备了超过一千架飞机、两千辆坦克的苏俄红军进行作战的。
  巴尔喀什湖战役中,北方军最大的功臣应该是永不停歇的空军部队,尤其是hs-123攻击机部队。
  在北方军的战机几乎不间断的攻击下,苏俄红军的进攻或者不时被迫中断等待防空部队,或者失去战机让北方军残部逃出了被围歼的厄运,或者使用大量兵力保护脆弱的后勤线等,直到缓过劲来的北方军坦克部队为首的地面攻击集群最终给予了一击雷霆暴击。
  也正是大量北方军战机的护航攻击,只装备着薄弱的装甲车和欧宝卡车的补给车队,毫不顾忌地冲进战场深处,为疯狂反击的北方军地面部队提供充足的弹药补给。
  空军的威力已经显露无疑。
  正是在巴尔喀什湖吃了大亏,苏俄红军才临时增加了进攻芬兰的战机和坦克数量,企图将人海战术的成果运用到空中战斗和装甲突击上来。
  但是显然芬兰的地形以及芬兰军队的顽强抵抗,让苏俄红军这种战术应用再次可耻地失败了。
  傻乎乎相信英法会出兵援助的波兰,已经悲催地被希特勒和大胡子笑眯眯瓜分得一干二净了。再一次选择了相信英法援助的芬兰,同样很悲剧地不败而败了,等到英法列强所谓的援助姗姗来迟的时候,十分之一的领土瞬间就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世界局势终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更多的所谓中立国家,将依靠的对象悄悄地转向一战时的暴发户美国人,而不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人,维系了上百年的英联邦荣誉体系无声无息中倒塌了。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除了新大陆的美国,德意志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势力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投靠选项,势力迅速扩大。当然,在亚洲搞得天怒人怨的日本人,除了一个半心半意的泰国盟友,只有汪精卫、溥仪等所谓的满清后裔或者总理门徒了。
  苏俄老毛子的信誉更是在全世界内彻底破产。为了防止被贪婪的斯拉夫人夺取自己的家园,在全世界范围的抵抗赤化阵线悄然开始形成,其中甚至还得到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势力的首肯。
  德意志帝国的想法很是悬乎。
  在苏芬战争中甚至还帮了一把苏俄红军的希特勒,此时也开始对苏俄政权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只是微妙的变化罢了,清洗劣等民族的想法自始至终没有在希特勒的脑海中消失,但是消灭的顺序确实开始慎重考虑一下的。
  苏俄红军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懦弱腐朽军队罢了,看到苏芬战争的报告之后,希特勒第一个念头就是如此。
  在希特勒的战略思维中,集中全部力量首先干掉强敌,然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清除弱敌,这才是德意志帝国强大军队的神圣使命。
  既然苏俄红军不足为惧,那就优先干掉血海深仇的法国人好了,始终在评估是不是继续东线作战的希特勒,最终下定决心转向西线。帝国参谋部秘密策划了一半的巴巴罗萨计划,被迫暂时封存了起来,转而立即筹谋施里芬计划。
  苏俄帝国的思维更是另类。
  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总算是不胜而胜了。莫斯科的大胡子想法非常奇怪,既然最终还是打赢了,那么前期的失败必然是指挥官的作战部署有问题,一句话,契卡立即去查。
  芬兰战役结束后,红色恐怖的军队内部肃反,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愈演愈烈,等到一年之后,居然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疯狂地步。
  超过三万五千多名苏俄红军指挥官,也就是将近一半以上的中高级指挥官,都被契卡以各种名义逮捕,随后就被处以枪毙,期间根本没有所谓的审判程序,纯粹是最血腥的清洗罢了。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军火帝国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