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即便排行中间不上不下,平日里的待遇也还可以,并不至于受到啥苛待。 不过她父亲一个人工作,养一家六口,还要供三个孩子上学,实在是太过于吃力,所以,最终她大哥小学毕业就不继续念,而是跟别人学手艺去了,她念到初中毕业。 也不再念书,找工作上班了。 只有小弟年纪较小,再加上他们两个也上班工作拿工资,家里宽裕了许多,所以才一直念了下去。 甚至还念了个大学。 第2412章 死了也要催婚(2) 原身上班没几年,大概也就十八岁的时候,她母亲就开始找媒婆。 给她相亲,找婆家。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所谓自由恋爱的思想虽然已经很流行了,但那也只是一些繁华地区比较流行。 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 以及乡村地区,依旧还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占据主流,最多也就是不像几十年前那样盲婚哑嫁。 彼此之间会见见面,如果看对了眼,男女双方第一面都还满意。 那就可以尝试着多见几次面。 逛逛街,相处一段时间。 没问题,几个月,或者半年之后,差不多就可以谈结婚的事了。 当时原身所能挑的,也就附近十来个村子的同龄人,所以倒也不至于太挑剔,没相亲几次,她便顺利相中了一个年纪比他大两岁,没有正规工作,靠打工赚钱的男人。 也就是原身后来的丈夫—— 宋建国。 最开始,原身父母对宋建国是不太满意的,因为宋建国家还是挺穷的,而且宋建国还是他们家的老大,以后肯定要承担养老责任,而且还得照顾下面的两个弟弟妹妹。 原身父母不用想就觉得。 女儿嫁过去肯定会受苦。 不过奈何女儿愿意,原身父母纠结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只能点头同意,并且给原身备了不少嫁妆。 一整套新的床单被褥。 一架缝纫机。 两个暖水瓶等一应家居用品。 除此之外,老两口子还将原身过去几年,交给他们充当家用的工资当中的大部分,也就是整整一千块钱,全都给了原身当压箱底钱。 别小看了那一千块钱,那时候原身一个月的工资,不过才四十块左右,一年到头也就赚个五百块。 她总共才工作三年,三年赚一千五百块钱,自己用了一些,家里又用了些,能剩一千块钱并且都给她,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况且陪嫁的缝纫机,床单和被褥之类的,不也要钱买,把那些东西加上的话。 原身的父母恐怕不仅把原身交上去的不到一千五百块钱,全部都给她了,甚至于还倒贴了她不少。 至于她丈夫给的彩礼。 总共不到一百块钱,三转一响之类的也是一样没有,就连迎亲载新娘的自行车,都是跟别人借的。 不过,原身父母念在宋建国家刚起了新房没多久,打家具之类的也花了不少钱,所以终究还是没说什么,只是哭着把闺女嫁了出去。 然后嫁进门原身才知道。 起的那个新房子是给他们家老二的,宋建国住的是老房子,不过宋建国父母也不跟他住,住到给老二的那个新房子里去了,原身虽然有些郁闷,但能不用跟婆婆朝夕相处也不算坏事,再加上刚刚结婚。 终究还是忍了下来。 旧房子就旧房子吧,好歹也是青砖瓦房,不是什么破烂茅草屋。 能遮风挡雨就行。 结婚之后,接下来就是家长里短的婚后生活了,总体来讲还行。 公公婆婆也不算太过偏颇。 唯一让原身有些不习惯的,就是公公婆婆真的还是挺懒的,而且也挺扣的,不说其他方面,光是他们俩种的田,都跟别人截然不同。 第一次下田干活时,原身能清晰的看到,她公公婆婆家田里的小麦,明显比周围其他人家要矮上一截,而且麦田里面的杂草还很多。 再一问,是他们懒得除草。 同时不但嫌农药贵,还嫌化肥贵,因此,她家这地里种的小麦水稻之类的,还真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粮食,可是,那是九十年代初啊,那时候谁会管粮食有机不有机的,量大管饱才是实实在在的。 不过原身也管不了那些,只能在自己家分家分到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