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描写洞庭君山的诗句,唐时的八百里洞庭,至明朝已经水域面积锐减,但君山的风光却依旧秀丽。 八月中秋。 王渊带着黄峨、宋灵儿泛舟湖上,他们半个月前就到龙阳县了,一直逗留等着过完中秋佳节再走。 顺便,查看洞庭湖治理情况! “咚咚咚咚!” 远处画舫传来琵琶声,不知又是哪来的游子,带着姑娘在中秋之夜泛舟洞庭。 君山似乎也很热闹,一群文人雅士,正在对月唱和。 宋灵儿嘴里嚼着月饼,腮帮子鼓鼓的,仿佛一只护食的仓鼠。她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抓着月饼,四仰八叉躺在船上,哪有半点一品诰命的样子? “夫君,为佳节贺!”黄峨笑着举起酒杯。 王渊笑道:“少喝点,已经有一个在耍酒疯了。” 宋灵儿咽下嘴里月饼,噌的坐起来说:“谁喝醉了?我没醉!” 王渊指着旁边的官船:“我说那些锦衣卫呢。” “哼!”宋灵儿表达不满。 圆月高悬,倒影湖面。一阵清风吹来,闪动着微微波纹,也吹得人儿神清气爽。 王渊感慨:“好山好水,好年好月,正是杀人抄家的好时候。” 黄峨啐道:“真是煞风景。” 中秋之夜,洞庭湖边真在抄家,至于起因嘛,不过是王渊给湖广总督写了一封信。 人类不断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日趋狭窄,蓄洪功能难以扛住长江大水。从明初以来,都是在江边筑堤防洪,一旦洪水过大,就倒灌进洞庭湖内,淹没湖边万千百姓。 历史上,由于嘉靖朝廷没钱治水,对洞庭湖的态度简直丧心病狂。朝廷把江北闸口全部堵上,人为的让洪水灌入洞庭湖,完全不顾南岸百姓的死活。而南岸士绅大族,等洪水退去之后,继续围湖造田,导致洪水一次比一次猛烈。 朝廷省事,士绅得利,百姓横死。 嘉靖一朝,灾害奇多,那是怎么来的? 一半天灾,一半人祸。 相较于明朝,清朝也不遑多让。朝廷打着治水的幌子,官方鼓励围湖造田,甚至高喊“湖广熟,天下足”,只为缓解巨大的粮食缺口,洪水淹死多少百姓才懒得管呢。 在王渊丁忧之前,已经下令治理洞庭湖。 先是修缮长江两岸的堤坝,接着划定洞庭湖禁耕区。根据现场勘查,洞庭湖周边两里到十里不等,不准任何百姓耕种土地,已经圩出的良田也必须废弃! 平头百姓受影响很小,士绅豪族则损失惨重。因为圩出的湖边良田,皆为大地主所有,升斗小民哪争得过? 另外,王渊还颁布了配套政策,免除全国终端市场的“渔盐税”。 渔盐税,是盐税的一种,渔盐就是用来腌咸鱼的盐,每年朝廷专门制定了各省配额。 每逢渔汛期,需要大量用盐,私盐贩子自然不会放过好机会。有时候一船咸鱼,其实就是一船私盐,一条咸鱼身上刮下的盐,足够三口之家吃一个月。 朝廷对此很难治理,那咋办呢? 征收渔盐税呗。 小民挑着自家腌制的咸鱼,甚至是挑着咸菜,前往城里贩卖,都得额外征一笔渔盐税。其实进行渔盐配额时,已经征收了一回,市场贩卖再征属于重复纳税,王渊免除的就是重复部分。 另外,洞庭湖沿岸州县,渔课钞、渔船税、芦课……全部减半。 如此种种,洞庭湖周边百姓,靠打渔、卖鱼也能勉强为生。 可总有人不听话啊,王渊在回京的半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