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峰之所以支持列宁迎接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的挑战,不光是他对导师大人能力的信任,历史上没有他这个仙人出来搅局,列宁短短的一个多月就让彼得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按照托洛茨基在自己回忆录里的话说,就是一区接着一区依附列宁,革命的力量终于占据了主流。 再多凭空多出了他这个仙人,列宁没道理比历史上做得更差,对于列宁能够击败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李晓峰是毫不怀疑的。此外那两个货在这个敏感的时间里跳出来,虽然的确很恶心人,他们也自以为这是最后的机会和最好的时机。然而,在李晓峰看来,那两个货的突然发难确实很糟糕,但就时机来说还不是最糟糕的。 在李晓峰穿越的这段历史中,不知道因为神马,是德国脑子抽筋还是良心发现,在1917年2月并没有再一次开始无限制潜艇战。一直到四月份,德国人才想起来自己手里的大杀器,重新开始围猎大西洋。这样也间接的推迟了美国参战的时间,没有像历史上4月6号对德宣战。以至于现在五月份都过半了,美国人还没有什么动静。 说真的,这让李晓峰很是提心吊胆,从四月到八月,这四个月对布尔什维克和俄国的革命非常的关键,很多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事件都发生在这个区间之内。 美国人对德宣战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它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像历史上一样发生在四月初列宁回国之前,对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就小得多,但是如今列宁都回国开始大展拳脚了,万一冷不丁的美国突然宣战了,那可就是当头一棒。 这不光会让那些骑墙的中派重新开始摇摆,更是会给那些铁杆死硬的右 派护国主义者注入一剂强心剂,弄不好会让斗争双方的力量重新洗牌。 这种情况李晓峰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而更可怕的是,万一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选择了美国突然宣战的时机发难,那个杀伤力将更大。如果运气在糟糕一点儿,七大和美国宣战的时间如果撞车了,那才是世界末日! 所以一直以来,李晓峰一直向列宁建议,七大应该尽早的开,不能再往后拖了,迟则生变啊!列宁当然也同意李晓峰的意见,但是全国代表大会哪里是说开就开的。导师大人也想早点开,问题是会议开早了他还没准备好,起不到作用啊! 为什么起不到作用?道理还不是明摆着,别以为革命路线问题是大会召开的时候才解决的,实际上召开大会之前斗争那才叫一个激烈,基本上大体的方针路线都是在会前确立的,开会更多的只是一个传达和推广的作用。 其实想也能想出来,全国的代表欢聚一堂,在那么几天或者十几天的时间里突击商量解决党未来的革命路线问题,这个说实话,时间真心不够。所以说开会只是一种形式,更核心的东西早就在开会之前就开始争夺了,而会议之上的争斗只不过是最后的划定势力范围,一锤定音罢了。 就比如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要跟列宁搞辩论,按照常理来说,你也可以在大会上发难吧!正式的,当着全国代表的面,大家一决雌雄,不说是轰轰烈烈,也算是相当的正式了,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但问题是,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敢这么搞吗?全国大会上发难,声势确实是有了,问题是那也晚了。搞政 治斗争,工作必须做在前面,真正开会的时候调子基本就已经订好了,你再去活动也就晚了。 而且,全国大会上发难,赢了还则罢了,万一要是输了,那可就不是难看和丢面子那么简单了,会议上可是要形成决议的,那可就是板上钉钉子,输了就是满盘皆输,再也无法翻身。这个后果着实是太严重了,严重到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都不敢赌得这么大。 所以,他们唯一的机会也就是在会前发难,一则这是吸引眼球搏声望搏支持的最后机会,赢了的话效果不比全国大会上差太多,就算是输了后果也完全可以接受。 反正也不会形成决议,就是合理的讨论和辩论而已,哪怕是输得连裤衩都不剩了,转天大会上照样可以满血复活,再次争取机会翻盘,虽然这个机会是非常渺茫了,但总比没有机会强。 退一步说,这时候发难,也是他们哥俩的一次试水,也就是一次武装火力侦察,就是为了试探列宁的底牌和实力。如果列宁的底牌很大获得了党内大部分的支持,那么第二天的大会他们就该低调一点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但万一试探出列宁手里的牌不多,支持率也不高,那么接下来的大会他们俩就该主动出击,争取一举掀翻导师大人。 同样的道理对列宁也适用,导师大人的工作其实已经基本做好了,在彼得格勒已经获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