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卢那察尔斯基的话,李晓峰暗自好笑,心道老卢你这是铁了心的准备去搞教育工作了,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啊! 对于卢那察尔斯基的“识时务”,李晓峰还是很欣赏的,能够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想要什么,面对权力的诱惑根本不动心,这样的人从某个角度来说,也算得上伟大了。 而且,李晓峰觉得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努力的实现理想,这样的人至少在心灵上是快乐的,就像保尔柯察金说的,这样的人死前回顾自己一身的时候,是不会有遗憾的。 与之相对的,如今在俄国政坛上的不少活跃分子,哪怕能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但是他们的人生不一定是快乐的,和理想简单缺乏野心的卢那察尔斯基比起来,活得不是一般的累。 当然,李晓峰虽然有些欣赏卢那察尔斯基的世界观和哲学观,也承认他可能活得很快乐。但是让某人也过同样的日子,那是谨谢不敏的。哥还是痛并快乐着活着吧! 卢那察尔斯基是个急性子,连李晓峰送来的装备都顾不得查收,就拉着某人往团中央驻地赶去,可见他对这个新生的青年团体是多么的上心。 团中央的办公地点,李晓峰选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旁靠近涅瓦河的大学路上,租下了一幢四层小楼,团中央所有的机构就暂时挤在这幢小楼里了。 其实用挤来形容团中央的办公条件一点儿都不确切,别看团中央一共有七个部再加一个办公厅,累计八个部门在一起办公,但是拢共的工作人员也没超过四十人,平均每个部门只有四五个人,甚至有些部门除了部长副部长这两大干部就没有一个办事员了。 这么几号人马“挤”在一幢四层楼高总面积超过两千大几百平米的大房子里,还真显得人影单调,总觉得空得慌。当时租房的时候格奥尔吉和柯西金都觉得太大了,认为有些太招摇,完全可以租一栋小一点儿条件差一点儿的房子,同志们挤一挤就能节省不少经费。 但李晓峰可不这么看,管理全俄国青少年的大型组织怎么能在茅棚里办公,你们不怕丢脸,他这个组织部长还觉得寒碜呢!再说,现在是部门刚刚建立,人不多,当然觉得有点空。可是以后呢? 不说等全国的团员加一块上百万上千万了,就是建立好彼得格勒州周边的基层团组织,有个十几万团员也是很正常的事儿。那时候,这点屁大的办公空间管什么用? 再说了,李晓峰是什么人?堂堂的仙人,还不容易在一个正经机构里当上了二把手,还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二把手,在茅屋里办公像什么样子?咱不缺这点钱,要么不做,要么就一步到位,彻底的将团组织的声势给造起来! 要造声势首先就得有一张脸,而办公条件就是这张脸。别的党派或者基层组织派人到团中央公干,一看大伙都挤在茅屋里办公,第一印象就不好。搁在后世,指不定就以为这是一个皮包公司或者皮包机构了,那还有什么威严? 所以李晓峰对团中央的办公条件是十分的上心,不光是房子大,配套的设施也是相当豪华,每个部门,哪怕是人数再少也都有独立的办公室,每个办公室都通了暖气,锅炉烧得旺旺的,反正不管是谁进门,首先就得扒皮,不!脱衣服!最多只能穿单衣办公,多穿一件背心都不行,否则轻则大汗淋漓重则中暑。 办公楼后面还设有小食堂,每日供应四餐,早中晚夜宵,伙食那个丰盛啊!反正不少同志才进来三天就发现自己长胖了。唯一只有某仙人觉得伙食不咋地,尤其是觉得小灶的厨子。给自己做的东西味道总是有点儿不对劲。好在仙人的胃口生冷不忌,他也没在意了。 这还只是基本待遇,各个部的正部长配有专门的办公室和会客厅,甚至还有一间小卧室,办公太辛苦加班什么的不愁没地方睡觉。至于第一书记和第二书记的办公室,规格更是高出一头,办公条件不比五星级宾馆差。 反正自从分配到了办公室,第一书记斯 大林就再也没去过塔夫利彻宫那个原本属于他的小办公室,吃喝拉撒都在自己豪华办公室里解决了,如果不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总部在那边,有些党委的会议他必须出席,他都有心在团中央安家了。 这还只是办公条件,出行条件更是不差,李晓峰弄来了几辆摩托,有两轮的还有挎斗的,专门成立了小车队,就是为了方便有事要出行的团中央工作人员使用。 反正这些天斯大林就是一件厚实的皮大衣,载一顶火车头的帽子,再套一副大大的无框风镜,蹬着长筒马靴跨着摩托满彼得格勒飞奔,其拉风的造型很有某仙人的神韵。 当然,之所以使用摩托,并不是李晓峰买不起或者买不到小汽车,主要是小汽车太招眼,季诺维也夫都在上面栽了个大跟斗,谁还敢不知死活的往上撞? 应该说就团中央的办公条件而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