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节才能见到同族的姐妹,谁会想到一个每天早起练武,读书读到礼经,还有一手难得好字的小童会是女郎? 自从来到京城之后,王守仁就有些无聊,他在家中尚有同族兄弟可以玩耍,到了京中连他爹都不认识人,更别提找到玩伴,假如隔壁住着的不是他爹明令不能随意串门的李侍郎,他早就翻墙过去交朋友了。 纸团传书虽然有趣,却不能令天生好奇心极强的王守仁满足。 李凝拆开新纸团,就见上面问道:“你能出来吗?” 纸团扔过去的时候,王守仁其实都准备朝门口跑了,然而李小公子却仍用那一手张扬字迹回道:“不能。” 王守仁叹了一口气。 夏日无趣,又见不到面,王守仁翻了一遍快被他翻烂的山海经,又扔了个纸团,不抱什么希望地问:“你有闲书看吗?” 这时节的闲书并不是那些《西厢》《会真》一类的艳书,而是指野史,笑谈集,志怪故事一类的闲书。 假如真是侍郎家的公子,大概率也是没有的,李凝不同,李澈很少把公务带回家,书房里全是用来解闷的闲书,甚至李凝用来教香菱认字的就是一本志怪书册。 纸团扔过去,侍郎公子没再回。 王守仁猜测,这位官家小公子大概把他当成了不学无术的混子,不由得又叹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忽有一本蓝封书籍从院墙处高高地飞过来,正落在假山边,王守仁看了一眼书名,心脏便忍不住蹦跳起来。 那是一册《推背图》,但凡读过唐史的,谁不对这样一本神秘莫测的图书产生好奇? 然而这不是全部,不多时,又一套《搜神记》被扔了过来,紧接着的是《述异志》,《述异志》之后,又是一套《三国演义》。 王守仁一边迅速地把书捡起来藏进假山里,一边又忍不住怀疑起来,隔壁那位侍郎公子,到底是个什么品种的混子。 李凝前后扔过去十来本书,估摸着够对面的小童看一阵的了,又扔了个纸团,问他还有没有什么想看的,她可以帮忙找找。 对面用潦草而轻飘的语气回了个“我先看完”。 不是王守仁不想,而是他根本说不上来想要什么书,毕竟就那一点水浒的内容,还是他从同族兄弟那儿听来的一耳朵。 王守仁又扔了一个纸团,就把对面的侍郎小公子忘在了脑后,一心沉浸进了闲书的海洋。 就这,他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凡院子里有人路过,哪怕只是帮厨的厨娘,他也还是一心分两用,大声地背诵着礼经的内容。 隔壁消停之后,李凝这才松了一口气,继续教香菱读书认字。 如此一夏过去。 入了秋的王守仁因念了一肚子的闲书,在一次检查背诵中背岔了,被同样熟悉闲书的王华一耳朵辨认出来,最终暴露了假山藏书。 咬死了书是自己买的,可能会挨一顿揍,说实话书是隔壁侍郎公子借的,他挨一顿揍的同时连带着隔壁侍郎公子可能也要挨打,王守仁小小的脑袋里转了一圈,目露坚毅之色,选择一力承担。 屁的一力承担。 王华一个状元郎的脑子还是很灵光的,这得益于王家艰苦卓绝的教育方式,像王守仁这么大的孩子,别说买闲书的钱,就是一个铜子都不可能有,问过自家夫人,确认夫人没有背地给零花,王华就推断出了闲书的来源。 王守仁像个蔫头蔫脑的鸭子,被自家老爹拎着就上了隔壁。 读卷官不是主考官,然而一定要论关系,王华自然也可叫李澈一声恩师,可他毕竟年纪摆在这里,不大好意思,故而每次撞见,他都只叫李澈一声李大人。 李大人听了王华的来意,不仅没有当场把儿子叫来揍一顿,保证再也不给隔壁扔闲书,反而笑了笑,说道:“不过几本书罢了,王小公子想看,何苦不让他看。” 王华万万没想到李澈会这么说,他轻咳一声,说道:“这等闲散书籍读久了,未免移了性情。” 李澈温和地说道:“经义文章读久了也是一样,王小公子眸正神清,难得是个活泛孩子,王兄莫要把孩子管木了。” 王华知道,谁家各扫谁家雪,李澈如此说绝不是在替自家儿子说话,而是在袒护自家孩子,虽一副温和做派,却摆明不觉得自家孩子有错,不由叹了一口气,道了声是。 李澈笑了,又看了一眼王守仁,说道:“以后若想看书,只管来找我借,实不瞒王兄,那些书都是我的。” 王守仁不由暗暗叹气,这要是他爹就好了。 从李家出来,王家两父子一时都有些沉默,王华虽碰了一鼻子灰,却难得并不觉得不自在,看了一眼仍旧蔫头蔫脑的儿子,拍了一把他的后脑勺,喝道:“心都掉在人家家里了,别人家是怎么教的我不管,只你以后别再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