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举出仕(士)

科举出仕(士) 第56节


    不清楚出题人的意图,是答题的大忌。可是现在黎池他必须承认,他完全揣测不到出题人的心思。

    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出这道题,就无法规避他的忌讳;不知道皇帝内心更倾向于谁做储君,也不能将那人身上的特质提炼出来进行作答……

    这些所有信息,黎池都不知道。

    不过,黎池还是知道一点的。那就是通过贞文帝上位后这些年来的政令政策,可以看出贞文帝是一位颇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并不意味着他就仁和宽容,他还可能是杀伐果断的。又或者帝王心思莫测,两者皆有。

    无法准确地猜测贞文帝的性格,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雄才大略的皇帝,必然不会喜欢别人拿他当庸人去糊弄。

    或许黎池对贞文帝估计有误,但他决定将贞文帝假设成一位厌恶别人糊弄的皇帝。事实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厌恶别人糊弄他,区别只在与皇帝本人是否能知道别人是在糊弄他。

    所以,黎池将贞文帝假设成一位,厌恶别人糊弄、且能知道别人是否是在糊弄他的皇帝。

    既然如此,那么写一篇中庸文章的想法就不可行了。

    引经据典对皇帝歌功颂德,最后表示您乃千古一帝、您乃百世难遇的明君,关于储君的事,您乾坤独断即可!

    这样的一篇中庸文章,黎池写得出来,且还能写的比大多数人都更加花团锦簇,准保能把皇帝夸上天。

    但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行的。

    既然贞文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这种歌功颂德的文章怕是都听腻了,也或许他根本不喜欢听这样的歌颂。

    抛开贞文帝可能不喜欢的因素之外,黎池本身也已经不能这样做了。

    参加科举以来,黎池的策问文章都是走的语言精炼、观点精辟的务实风格。

    甚至府试时,他的那篇‘因地制宜‘就已经入了贞文帝的耳,现在大燕四地边陲就正在实施这个政策思想。这个政策实施后,真实的情况如何并不知道,黎池也没亲眼去瞧过,只是据说效果显著。

    之后的院试、乡试和会试,黎池的策问文章也都贯彻了他的务实风格,文中都提出了具体的、有可行性的对策措施。

    若是现在殿试,黎池陡然换了风格,去写词藻华丽、没实质内容的歌功颂德的文章……那他‘务实君子’的人设也就完全崩了

    而且,如果连‘连中五元‘的他,都去写中庸文章了……要是惹得贞文帝一个暴怒,到时他别说什么状元、什么六元及第,或许降到同进士行列都有可能。

    所以,殿试的这道‘储君三问‘试题,其他人都能以中庸文章作答,就他黎池不能!

    黎池必须要写有些干货的文章。

    ……

    黎池决定了写有干货的文章,却还不敢动笔,就连草稿都不敢打。万一草稿时有什么不当言语,到时落入某些人手中,就又是一桩事。

    毕竟储君这个话题,实在太敏感。

    黎池准备先在心里有个腹稿之后,再去打草稿列大纲和细纲。

    第一问,何人可为储君?

    当然不是让考生指出具体某个皇子来,说他可为储君。

    这个问题换个问法,就是什么样的人堪为储君。

    自古立储君,有‘立嫡‘、‘立长‘和‘立贤‘三种。

    当今皇后无亲生皇子,立嫡不用考虑。

    立长,即年长优先。黎池是黎右侍郎黎镜的族人,而黎镜又是大皇子阵营的人,按理说黎池应该支持‘立长‘。

    但是,先不说黎池已经算是赵俭阵营的人了,就是抛开这些不说,黎池本人就单纯地不想站大皇子阵营。

    因为大皇子之前的手段,实在有些小家子气。相比起来,黎池还是觉得赵俭这人更加适合当一个皇帝,不缺心计,却又心胸宽阔能容人。

    所以这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科举出仕(士)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