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没说什么。 常青就是拿护膝去卖,也不算闺阁之物外流,毕竟做护膝为了防止膈应皮肤和衣料,通常不绣繁复的花纹,也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标记,外人哪里分得清是下人做的还是主子小姐做的。 谢氏也就不再管这事儿,摸着女儿为她做的护膝大感欣慰,又伸手替李英歌乔了乔她那一副,教她道,“大雪隆冬的进宫,哪个不背地里搞些小动作,你进宫后也别觉得不自在,该跪跪该歇就歇。有太后娘娘的懿旨在先,想来等跪拜过皇后娘娘后,你坐席也坐不了多久。 太后娘娘看在乾王殿下的面子上,也不会让你在席间多待,跟着我们这些大人受罪。 你是没见过,宫里赐宴的那些饭菜又冷又油,给狗狗都不吃。 杨妈妈给你做的点心可都带上了?那些点心又小巧又好克化,你趁人不注意时,就偷偷吃两口,反正你人小手短好掩饰。” 李英歌:“” 杨妈妈就笑,“我给英哥儿装了两个小荷包,尽够撑到出宫了。” 谢氏颔首,再次交待道,“进了万寿宫别多用茶水,就是再困再渴,你也给我绷住了。” 在宫中找官房上是失礼仪的事,酒茶都不好多用。 李英歌认真听,仔细记。 前世在边关,淇河李氏虽是当地望族,但论起规矩是比不上京城高门的,后来她为了替内二房拉拢财力,嫁的是袁家这样的豪富商户,就更谈不上规矩的严谨性和繁杂度。 她虽不怕进宫,但于细微末节上,却不愿出错。 常青在这方面也算颇有经验,就和杨妈妈一道,顺着谢氏的话茬,说些宫中的人事。 等到临近皇宫内城时,外头渐渐响起喧而不闹的人声,赴宫宴的人马陆续到了。 李子昌是阁老,走的是供内阁官员出入的东华门。 谢氏这样的外命妇,走的却是西侧的南门。 李子昌交待谢氏看好李英歌,就和李府马车分道扬镳。 马车不能进宫,杨妈妈和常青也只能送到宫门外,和所有来赴宴官家的下人一般,都没有资格进百官宴贴身服侍主子。 谢氏牵着李英歌走进西南门时,前头已经排起了不长不短的队伍。 全是等待唱名入内的外命妇。 京城遍地富贵,四品以上诰命的外命妇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触目所及,尽是一片融入宫墙黑沉投影下的深衣打扮,衬着天际如粗盐般洒落的雪花、天边半明半暗的晨曦,肃穆中透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沉寂。 谢氏按品大妆,穿着和诸多外命妇差不离的深衣,唯有她身侧的李英歌因是无品级的未嫁闺女,一身大红色的喜庆装扮,十分惹人注目。 谢氏就牵着李英歌,站到了队伍尾巴。 她是一品诰命,本可以光明正大的插队,按品级站到队伍前头,但现在谁不知道李英歌奉了太后懿旨特许进宫,没必要再在排队这种小事上惹眼。 谢氏在外交际时,还是很讲究低调做人的。 但饶是如此,落在谢氏和李英歌身上的目光仍有增无减。 那些目光或带着好奇,或带着不屑,更多的是对李英歌的审视和打量。 乾王府闹出的传言余威还在。 那些有意想让家中女儿选进乾王府做四妾的人家,看李英歌的目光就更加复杂。 李英歌只当毫无所觉,静静地倚在谢氏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