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花容月貌的太师府小姐相貌的描述也终于有了“面容姣好”之外别的描述。 内侍口中那位豆蔻年华的太师府千金容貌酷似当皇后的姑姑,是以姑侄二人关系极好,有一回进宫,恰逢太子过来拜见母后,皇后便笑着打趣问太子觉得这位表妹如何。太子立时说了一句“表妹极好看的”,皇后大喜,遂问太子要不要表妹做太子妃,太子彼时愣了一愣,以表妹年岁还小拒绝了。 话本子看多了,对于新出的话本子或许摸不出什么套路来,可对于这等百年前就有的书,徐和修倒是也能摸索出一二的。 这本书中特意提及这个故事,显然为的是想写太子与表妹之间的深情的,因为后头还特地点明太子洁身自好,一直到那位太师府千金去世之前身边都是无人的,甚至太师府千金去世之后,也神色悲戚哀哀不能自已云云的。 当然,太子是不是深情并不是如今正在查案的徐和修关注的重点,撇去其中儿女风花雪月来看这件事本身,倒是更能证明皇后是似乎真的想要这位身子骨不大好的侄女当太子妃甚至未来的皇后的,就一如先前乔大人从官史中分析的那样。想到这里,徐和修下意识的看了眼正在落笔疾书的女孩子,比起皇后来,太子那句“表妹极好看的”反而更似是客套话。 第二个故事也是出自《内侍见闻》,比起前一件事尚算是“正经事”,这一件便显得不那么“正经”了。 这是说永昌帝死后,明昌帝登基,太后迁殿之后觉得寂寞,便时常招来永王殿下陪伴,“母子情深”。 这显然是想让猎奇的看客浮想联翩,为永昌帝编造一顶绿帽子,甚至为了引看客往这方面想,作者还描述了太后保养得当,徐娘半老云云的。 这一点看的徐和修忍不住扶额,不过他们此时在查案,她还没有无聊到会特意摘出这一条让他一起来猎奇一番的。 撇去故意引人胡思乱想这一茬,永王是永昌帝得第五子,也是当时除了太子之外成年的另外两个皇子之一。独子登基为帝,太后却频频招永王入宫,这确实有些不妥。若永王是太后亲子倒也罢了,可事实上这位永王并非太后亲子,而是永昌帝后妃之一的德妃所出,德妃乃是将门虎女,所以这位永王的外公也是朝中数得上号的武将。 武将啊!徐和修深吸了一口气:而且还是个数得上号,军中颇有威名的武将。 而改朝换代、王朝易主时,武将往往是最为重要的势力了。 第636章 入口之毒 独子登基为帝,身为太后却同另一个外祖家手握重兵被封王的皇子走的那么近,这真是怎么看怎么都不对劲。难道还当真是徐娘半老云云的?徐和修抽了抽嘴角:要真是这样,那还真是太乱了! 平复了一下心境,徐和修继续看她写下的下一则来自野史的故事,这次不是《内侍见闻》了,而是《永昌年纪》,比起那本胡编乱造,猎奇无数的《内侍见闻》,这本《永昌年纪》显然要正经了许多,也没有这般猎奇。因为写这本《永昌年纪》的人比起先前所谓的内侍也正经了不少,是一位曾经写帝王起居注的小吏,正儿八经的写过几个月的帝王起居注,所以虽说这本《永昌年纪》是野史,可民间还是有不少人将它看作半个正史的。 而眼下纸上被她刻意摘出来的故事讲的是在永昌帝退位前几年,皇后将后来被封为安王的皇子过继到了自己膝下的事。这位安王的生母是一位名不见经传,早逝的才人,对此当时还在位的永昌帝“十分惊愕”,不过最终还是为皇后“所劝”,准了这个要求。作者写出这件事是为了体现皇后“仁德”,因为后头还特意写了安王的生母,也就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才人在世时曾在冬日下雪地滑时,扶了险些摔倒的皇后一把,皇后因此铭记于心,特意做了此事。 大抵是因着前两个故事,以至于徐和修对她写的每一个故事都开始深思了起来。 天家也是有嫡庶之别的,一个原本寻常的安王因着皇后此举摇身一变成了帝王的嫡子,虽然非长,但不得不说,这样的话,这位安王完全可以成为仅次于太子的正统继承人了。写《永昌年纪》的到底是写帝王起居注出身的官吏,比起《内侍见闻》的猎奇和胡编乱造,他的想法更为正统,除了写此事表示皇后仁德之外,还特意加了一句批注的猜测:太子此前曾因狩猎误中暗箭,虽然最后抓住了一个意图报复天家的死囚,可不少人都觉得此事怕是另有人在背后指使。皇后或许是因着先前太子遭遇暗算生出了提防之意,这个小吏觉得皇后应当是认为此举是后来的永王所为,所以才特意过继了安王以防太子不测。 对于百年前的往事,猜测纷纭,很多事也早已不可考量,但《永昌年纪》中的猜测也是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