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唐峥嵘

第359节


?温彦博口齿清晰的将马邑的局势介绍的清清楚楚,“突厥大举来犯,不敢言马邑不失,但如今上下一心,必能久守。”

    顿了顿,温彦博补充道:“再有顾集镇、雁门关成掎角之势,除非突厥举国来犯,否则难以破之。”

    看了一眼旁边的起居郎,李渊微微颔首,他自然听得懂温彦博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和突利可汗签订盟约,那突厥就不可能举国来犯。

    沉吟片刻后,李渊侧头吩咐,“召宰辅、大郎、二郎、三郎。”

    关于朔州新建寨堡,李渊是需要表达一个态度的……至少是支持,还是反对,是默许,还是排斥,这决定着李唐对突厥的态度,以及李唐和突厥开战的急缓。

    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中议事(下)

    两仪殿内,气氛有些许古怪。

    唐初按制,只有三省六部的长官才有资格被称为宰辅,中书省的两位中书令杨恭仁、封伦,门下省的两位侍中裴世矩、陈叔达。

    尚书省只有一位长官,但尚书令是秦王李世民兼任,所以左右仆射裴寂、萧瑀也被视为宰辅……嗯,终唐一朝,尚书令也就李世民一个人。

    六位宰辅坐在那儿一言不发,竖着耳朵听着太子、秦王的争辩……但人人脸色古怪,时不时还交换个诡异的眼神。

    在对待突厥的态度,虽然太子李建成也曾经在关内道、河东率兵对阵突厥,但总得来说,是主张怀柔的。

    这一点也是朝野上下公认的,毕竟几年前李建成弃榆林,割地千里的事还历历在目,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关于太子欲迁都洛阳的流言蜚语满天飞,李建成想辩解都没人理会的主要原因。

    但今天,李建成却言行激动,口口声声赞誉邯郸王塞外建寨,以抗突厥……

    秦王李世民对突厥的态度向来也很直接,武德五年,突厥寇河东,李渊无奈之下让李世民率兵入河东抵御。

    秦王一脉,以能征善战立足朝中,即使面对突厥亦不惧,甚至有借此一跃的念头,这也符合李世民的秉性特点。

    但今天的秦王全无昔日锋锐,口口声声邯郸王此举太过轻佻,如此挑衅,只怕突厥举国来攻。

    实话实说,李世民的说法是立不住脚的,明面上,李善两度生擒欲谷设,逼降苑君璋,两国之间脸皮早就撕破了,难道不在朔州建寨,突厥就不会来攻了?

    不说别的,突厥每年五月到八月,都要来河东转一圈的。

    即使暗地里也说不过去,温彦博和突利可汗的盟约已经签订,突厥不太可能举国来攻……但这件事如今还是隐秘,除了李渊父子三人之外,只有首相裴寂知晓内情。

    一个主战,一个主和,但今天却不约而同的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显然,这不是双方约好的。

    六位不吭声的宰辅不傻,端坐在上首位的李渊更不傻,揉着眉心在心里唉声叹气……又来了,真是两个逆子!

    两个儿子什么心思,李渊能看不清楚吗?

    老大为什么态度大变一力赞同?

    无非是一方面顾集镇直面突厥,而驻守此地的乃是天策府大将张士贵。

    虽然说天策府内名将如云,但不管是程咬金、尉迟恭、秦琼这些降将还是郑仁泰、刘弘基、公孙武达这些老人,大都只在李世民麾下听令,真正独当一面而且屡立战功的只有张士贵一人。

    刘弘基、李世绩倒是曾有这样的机会,结果一个被薛举击溃俘虏,一个被刘黑闼击败,仅以身免。

    而且张士贵早年非常得李渊的信重,李建成曾经竭力拉拢……结果这厮一头就扎进了李世民的怀中,为此李建成忿恨不已。

    当然这只是次因,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兵权。

    如果他日突厥大举南犯,谁都不知道代州总管李靖能不能守得住代州……毕竟李善这大半年来屡立战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突厥并没有全力来攻,欲谷设只是率兵来报私仇的。

    一旦代州失守,代州总管李靖、并州总管李道宗……谁来主持大局呢?

    按照惯例,李渊很可能会遣派皇子出镇河东担任行军总管。

    直面突厥主力,李建成有这个信心吗?

    李元吉有这个能力吗?

    十有八九,李渊很可能会迫不得已的让秦王李世民再度统兵上阵……而李世民再度手握兵权,这是李建成绝对不想看到的。

    如果能将战场推到朔州一线,保住代州,坚守雁门关……关键时刻不惜舍弃刘世让、秦武通、张士贵,那就能保证秦王李世民不能再度上阵。

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初唐峥嵘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