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唐峥嵘

第237节


很多……虽然没往深里写,但显然没有临行前李世民交代的……发现不对,赶紧南窜的念头。

    “虽身处险境,仍奋勇前行,不愧少年英杰!”李世民低头又看了几眼信纸,“也罢,由他折腾。”

    长孙无忌微微蹙眉,“此等事……若是有人上告暗通突厥……”

    “怀仁虽然年少,但向来处事精细。”李世民摇头道:“若没料错,当会上禀……”

    话音未落,外间传来敲门声。

    “殿下,圣人传召。”

    “殿下神料。”

    李世民在心里想,从信中来看,李怀仁在代县欲大显身手,但起点却在商贾事上,虽然说巧思妙想,另辟蹊径,但也可以从中窥探此人所好。

    联想起在长安独树一帜的东山酒楼,联想起李善推行的算盘,以及去年洛阳于志宁信中提到的李善计筹粮草事……对了,淮阳王弟还送去大量财物,很明显,李善其人,虽怀仁好义,但对阿堵物颇为上心。

    麾下群英汇聚,房玄龄是尚书令的不二人选,杜如晦明刚执强,理应执掌门下省,不过门下省是三省中唯一设两位长官的,可以以凌敬补上。

    李世民盘算着,其他位置就不太好说了,还需要考虑朝中平衡,如陈叔达、萧瑀、温大雅、杨恭仁等老人,不过李善……倒是能入户部,他日或能为计相。

    走进甘露殿侧殿的神龙殿,李世民不意外的看到了太子李建成和平阳公主,后者出现在这儿是理所应当的,毕竟李善身为代县令,上书圣人,必过六部,私下上书,通过平阳公主是最合适的。

    而太子……前些日子的流言蜚语,李渊看似冷眼旁观,实则心中不悦,偏偏李建成不能、不敢也不愿意跳出来自证清白,一种微妙的变化在父子两人中出现。

    当然了,李世民很清楚,父亲并没有易储的念头,今日召太子前来也是理所应当的。

    也没有寒暄,李渊径直将信递给了次子,其他两人都已经看过了。

    李世民大约看了看,大致和给自己的信差不多,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郎曾经略河东,以你观之,如何?”李渊神色有些凝重,虽然近年来和次子之间有所隔阂,但他也清楚,论将略,自己虽然是父亲,却是父不如子,所以平日偏袒,但军事上非常重视李世民的意见。

    李世民略一沉吟,干脆利索的回道:“可行。”

    “细细说来。”李渊眉头挑了挑,适才太子言或可一试,而平阳言绝不可行,而次子却言可行。

    李世民这次的回答更为简略,上一句还两个字,这次就一个字,“马。”

    李渊神色微动,思索片刻后微微颔首。

    后世都觉得汉初缺马,天子之驾都找不到六匹同色马,直到汉武帝远征西域之后才渐渐以骑兵称雄。

    宋朝也缺马,王安石弄出个保马法、户马法,坑的无数人家破人亡。

    明朝也缺马,河北之患以马为最,最终刘六刘七都打到北京城附近了。

    但唐朝,是个骑兵称雄草原的王朝,应该是不缺马的……但事实上,唐初非常缺马,缺的让上至李渊、李世民,下至军中将校无不挠头。

    前隋时期就一度缺马,后来贺娄子干经略关西陇右,散民众,以畜牧为事,一度拥马数以万计,可惜后来隋炀帝先是迁都洛阳,之后南下江都,陇右被渐渐恢复元气的吐谷浑所占据侵袭。

    等到李渊于河东起兵,不惜失气节向突厥称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丝帛珍宝从突厥那儿换来了三千匹良马。

    之后李渊攻入关中,建国登基,下令搜罗良马,也不过只有前隋留下的两千匹马,别看唐军往往骑兵败敌,但军中还是以步卒为主,也就李世民麾下有一支杀手锏的骑兵编制。

    李世民的军事天赋是毋庸置疑的,但毫无疑问,那支玄甲军是他的杀手锏……这支军队人数并不多,能杀得敌军闻风丧胆,主要是因为这是一支这个时代少有的重骑兵。

    战马上下都披着玄色护具,骑兵身穿黑色铠甲,冲锋陷阵,所向睥睨……这样的重骑兵,没有精锐的战马是不可能的。

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初唐峥嵘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