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贤妃神色恹恹地躺在床榻上,脸色暗黄,目中无神,果然是疲累过度的模样。 太医院共来了三位太医,轮番为孙贤妃诊脉后,然后聚拢到外间,低声商议起来。 “贤妃娘娘的脉象很是虚弱。”其中一个太医压低声音张了口,眉头紧皱,目中露出惊疑:“以脉象看来,似是大病一场之兆。” 另一个太医低声接过话茬:“不止于此。今日贤妃娘娘张了几次口,却未曾发出过声音。不知是何缘故。” “不管是什么缘故,总之,先开些安神的汤药就是。”最后一个太医,年龄最大,也最谨慎胆小:“我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此话有理。 宫中贵人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弯弯绕绕,他们这些太医万万不能掺和。否则,绝没什么好下场。 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大病说成小病……病症或重或轻,休养的时日或长或短,端看主子心意如何。 期间分寸把握,他们早已烂熟于心。 譬如眼下,太孙殿下忧心忡忡地命他们来替孙贤妃看诊,孙贤妃便非病不可,而且最好是需要长期静养不能露面的病症。 于是,三个太医会诊后,便有了诊断结果。 孙贤妃劳累伤心过度,彻底伤了身子。嗓子也骤然失声。必须长期卧榻静养,不宜出景秀宫。 太医们精心开了安神调理的药方,便恭敬地告退。 太孙殿下的随身内侍贵公公还等在外面。他们将诊断的结果和药方都告知贵公公,再由贵公公禀明太孙殿下。 小贵子听了之后,对太医们的诊断颇为满意,点点头道:“你们几位辛苦了,太孙殿下对贤妃娘娘的身体十分关心。以后你们每隔一日就来为贤妃娘娘看诊。万万不可疏忽。” 太医们敛容应下。 …… 孙贤妃一病倒,守灵一事,也只能作罢。 王皇后知道此事后,神色未变,只淡淡说了句:“既是如此,便让贤妃好好歇着。” 窦淑妃却是不肯消停的主,立刻露出一脸忧色:“她前几日还好好地,怎么忽然就病倒了?竟连嗓子也不能说话了。” 王皇后头也没回:“淑妃自己的嗓子还没好,倒有闲心关心起别人来了。” 窦淑妃:“……” 窦淑妃嗓子中毒后,一直喝汤药清毒调理。如今嗓子能说话了,却也变得沙哑难听。喝多少汤药都未调理回来。 窦淑妃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王皇后这么说,不啻于在她的胸口插了一把刀。 窦淑妃面色变了又变,终于还是将怒气咽了下来。皮笑肉不笑地说道:“静妃一心为皇上守灵,两耳不闻外间俗事,皇上地下有知,不知是怎生感动。” 元佑帝死的时候,怎么没把这个老不死的也带走?! 王皇后似未听出窦淑妃话语中的讥讽之意,未曾回应。 窦淑妃憋着一肚子闷气,跪了半日之后,到底没忍住,趁着吃午饭的空闲,去了景秀宫“探望”孙贤妃。 窦淑妃一走,韩王妃下意识地就要追上去。 林茹雪不动声色地扯住韩王妃的衣袖。 韩王妃动作一顿,疑惑地看向儿媳。 林茹雪压低了声音轻声道:“淑妃娘娘和贤妃娘娘同在宫中,相识数十年。她们说话时,想来也不喜有别人在场。” 韩王妃略一踌躇,低声道:“你父王特意叮嘱过我,这些日子一直要好好‘照顾’淑妃娘娘。” 韩王的原话其实是这样:看紧我娘,别让她再惹祸。现在储君已定,我们得夹紧尾巴做人。 这几日来,韩王妃既要跪着守灵,又要时刻留意窦淑妃的动静,委实是心力交瘁。 林茹雪含蓄地劝慰:“淑妃娘娘心中有数,何须婆婆费心。” 别以为窦淑妃性子莽撞,会随便闯祸。能在宫中生活几十年,未曾被斗垮,窦淑妃行事又岂会毫无分寸? 最多就是去见一见孙贤妃,出一出心头恶气罢了。 …… 林茹雪所料半点没错。 窦淑妃到了景秀宫,看到躺在床榻上口不能言满腹苦水动也不能动的孙贤妃时,心中十分畅快。假惺惺地关切道:“妹妹这是怎么了?到底是哪里不舒服?说来给我听听如何?” 孙贤妃涣散茫然的目光有了焦距,狠狠地盯着窦淑妃,似要将幸灾乐祸的窦淑妃拆解入腹一般。 可惜,眼光再凶,也伤不了人。 只让站在床榻边的窦淑妃更畅快罢了。 窦淑妃俯下身子,在孙贤妃的耳边低语道:“躺在床榻上的感觉如何?你也真够狠的,皇上才死了没几日,你就敢对顾氏动手。现在可算是遭了报应。以后怕是也没机会再下床榻走动了吧!” 哈哈! 孙贤妃,你也有今日。 孙贤妃身子不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