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如此,但陕西还是收到了户部拨付的八十万两,这笔财政只有一个用途: 修路。 按照朱允炆的规划,需要在陕西投入巨大人力与资金,用混凝土道路将西安、兰州、西宁、凉州、肃州串联起来。 但如何安排道路,如何保障混凝土材料后勤,调动多少人力,几线同时施工,这都是问题。哪怕是将调五万卫所军士投入到混凝土道路施工之中,也不是短短一年就可以修通的。 修路很难,尤其是大西北,一旦入冬,过寒的天气很难保障施工质量。 虽然工部表示反对,朱允炆依旧力排众议,坚持将修路的重心放在西北方向,在朱允炆看来,帖木儿来或不来,大明都必须拿下西域。 原因并不只是后世思维,认为自己来一趟,不把版图弄完整无法给后世交代。 收回西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明现在的真正敌人不在西面,在北面。西北的北面是瓦剌,收回西域,可以直接威胁瓦剌的老巢,让其无法轻易挥兵南下,一旦其老巢空虚,大明的骑兵也不是不可以主动出击的。 有西域在手,瓦剌就不敢轻易动弹。 最主要的是,朱允炆想要西域的石油。 随着医用纱布不断生产,石油的供应是越来越紧张,哪怕是大明重新开了石油井,抽取石油速度也快了一些,但一年的产量还不到三千斤,一个月才划二百五十斤,这可不是一口石油井的产量,而是举国上下啊。 可没办法,大明这片土地石油本来就不多,浅层一些的石油油田更是稀少,大明现在也不具备深采石油的技术与条件,唯一能解决石油供应难题的,那就是西域…… 虽然距离遥远,成本巨大,但考虑到医用纱布事关军士性命,关键时候还能点石油当武器,相对而言,距离与成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片土地有油水,大明需要。 吸取汉唐时期的教训,想要长期控制西域,稳定西域,就必须将西域与中原关联在一起,让其服务于朝廷,有价值地活下去。 和要想富先修路的逻辑差不多,要想控制西域,那也得先修路。 修筑混凝土道路,是日后控制西域的基础。 一旦西域有人造反,大明完全可以急行军挺近,实在不行就杀一堆人,平叛嘛。至于敌人会不会也利用道路优势反过来对付大明,这问题就更简单了,隔着一百五十里设置一个混凝土城关不就妥了…… 道路穿城关而过,敌人想过路,没问题,先打城关。 反正混凝土材料筑造城关的速度远土夯更快,也节省人力,更结实耐用,哪怕是被人砍破了,也能修补好…… 如果他们真的勇猛,一路打过来,占领过来,也没问题,沿着混凝土道路,推进神机炮,遇城关轰城关,遇骑兵轰骑兵,夺回来就是。 “皇上,魏国公求见。” 内侍通报。 朱允炆点了点头,答应一声,低头继续审视着舆图,目光盯着西北方向。 徐辉祖行礼完毕,将文书高举,道:“宋晟在甘肃来信,胡濙已顺利抵达甘肃镇。哈密王安克帖木儿因为宋晟经略西北,惶恐不已,想要请求册封,使臣已入嘉峪关。” 朱允炆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严肃地问:“你告诉朕,眼下的哈密算不算大明的哈密?” 徐辉祖犹豫了下,道:“若以君臣论,是。若以臣民论,不是。” 朱允炆皱了皱眉头,图谋西域,必先图谋哈密。 但眼下的哈密既是大明的,也不是大明的,这个结果不是薛定谔那只即死即活的猫,而是真正的现实…… 说是大明的,没错,朝廷中不少官员是如此认为,毕竟哈密臣服于大明,称臣入贡,都是臣了,自然是僚属,连同哈密那一块地盘。 但对于绝大部分武勋与军人而言,哈密还不能完全算是大明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