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接过之后仔细看着,心头有些沉重。 洪武四大案波及家庭无数,哪怕是如此,古今、公子用尽心机,也只拉拢了二十六个家族,可见绝大部分家族,还是不愿意再去经历一场风波,不愿与朝廷为敌,或者说,他们都很识时务,不愿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但这二十六个家族,偏偏就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 朱允炆合起文书,目光中有些痛苦,低声道:“死一个人还不够吗?” 第五百九十三章 刘长阁回京(二更) 冤案,错案。 冤杀,错杀。 都已经成了过去,该平反的,已经平反了,他们还想怎样,非要去找老朱理论理论为啥杀了他的家人吗? 朱允炆握着名单,下了旨意:“给他们下驾帖,承认错误,交代问题的,全部移民北直隶,不配合的,家主杀,妻儿移民。” 顾三审看着朱允炆,这个惩罚实在是太轻了一些,不足以威慑敌人,于是劝道:“臣以为,不杀不足以惩戒。” 朱允炆何尝不想杀掉这些人,可问题是,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洪武年间四大案,甚至可以说是四大冤案,虽然有些主犯是该杀该死,但风潮却不应该扩大到近乎失控的地步。 “这件事,就让它到此为止吧。” 朱允炆放弃杀戮,不是出于仁慈,而是出于悲悯,同情。 顾三审只好答应离开。 策论结束之后,朱允炆只看了三个人的策论,薛禄、纪纲与袁岳。 薛禄认为练兵与对手应结合在一起,大明的主要敌人是北元,要想御敌于国门之外,应主骑兵,提出“大马场、大骑兵”的整训思路,提出与朵颜卫、福余卫组织骑兵对练,设置奖励,厉兵秣马。 纪纲在大局观上显然不如薛禄,他主张练兵当练忠诚,绝对服从命令,战令下,无令死战不得退。这种思想也符合他的逻辑:我的人,就得听我的命令。 袁岳又是不同,因其出身广西,又参与过与安南之间的战争,在练兵与对敌方面,更多聚焦了安南方向,并作出了一个惊人判断: 大明之敌重寇北元,然先期之敌当为安南。南北大规模作战,当先南而后北。 能看穿这一点,说明袁岳有着出色的战略目光,是一个可塑之才。 铁铉与徐辉祖与同僚商定之后,报给朱允炆,选六十武举中式,提名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分别是薛禄、纪纲、袁岳。 朱允炆看着这一份名单沉思良久,最终没有作任何改变。 虽然说纪纲这个人很有野心,但单单就以本事来论,他在这三百多武举人之中,是当得起榜眼的。教场中的表现,他是立得住的。 无论他未来会走到哪一步,至少他现在是一个优秀的武进士。 “对于落榜武举,你们打算如何安置?” 朱允炆询问道。 铁铉与徐辉祖被问懵了,对视一眼,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落榜都落榜了,自然是回家三年之后再来,还安置什么? 朱允炆不这样想。 按照常理来说,武举人和文举人都差不多,文举人考不中回家再读个三年书,学问精进之后,还是有希望的。武举人回家之后,再练个三年功,力气和准头上来了,也还是有希望的。 但当下的现实是有些不符合常理的。 科举开始,那是老少皆宜,别管是八岁的神童,还是八十岁的顽童,只要能走得动,有本事,就能上考场。 可武举考试,那是青壮中年的专场,未成年与老爷爷是禁止入内的。加上今年是大明朝头一次开武举考试,参与武举考试的人可不都是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