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府的富贵,如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时风头无两。 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沈长盛不愿意惹帝王猜忌,在沈宝儿和谢谨之大婚后,提出告老还乡。 顺安帝再三挽留不住,最终同意沈长盛请辞,不过让他留在京城养老。 这倒不是顺安帝不信任他,想把他留在京城做人质,而是谢谨之从沈宝儿的角度考虑,一旦沈长盛回白溪村,他们父女以后见面就难了,所以才把沈长盛留在京城。 沈正则在西南三郡撒欢了好几年,回京之后继续读书,准备来年试着下场。 国子监当年不想收沈正凌这个学生,如今却很想收沈正则进国子监读书,结果,沈正则不去,依然选择了之前读书的书院。 第二年,沈正则考取童生,同年考中秀才,下一年秋闱,高中举人。 十几岁的举人老爷,风光无限。 沈长盛虽然无官无职,沈家门前却门庭若市,丝毫不见冷落之意。 沈宝儿嫁进东宫三年尚未生育,谢谨之不急,皇家不急,倒急坏了一干朝臣,都忙着想办法把家里的姑娘送进东宫。 之前顺安帝登基的时候,他们也不是没打过顺安帝后宫的主意。 毕竟顺安帝膝下,也就只有太子谢谨之一人,家里的姑娘进了宫,只要生个一儿半女,跟谢谨之抢储君之位不敢想,但给家里带一场富贵,还是可以想一下的。 结果嘛,送进宫的女子不少,顺安帝都收了,但是,几年下来,后宫就没有任何一个宫妃怀孕生子。 无论男女,一个孩子都没出生。 如此一来,众位大臣心里就凉透了,于是转移目标,把主意打到谢谨之身上。 说起来,如今顺安帝只得谢谨之一个子嗣,这太子之位稳如磐石,又年轻有为,并无许多姬妾,似乎比顺安帝更值得投资。 加上太子妃三年无所出,太子子嗣关系国家社稷,自然要广纳姬妾,开枝散叶。 抱着这样的想法,第二天,顺安帝的案头上就收到许多折子。 太子身为储君,按例除太子妃外,还有二侧妃,四良媛,四良娣,八夫人,侍妾若干,可如今,东宫除太子妃外,并无其他姬妾,而太子妃又三年无所出,为子嗣计,希望顺安帝可以下旨往东宫抬人,填充太子后院。 顺安帝直接让人把太子谢谨之喊来,把这些折子都给谢谨之,让他自己看。 谢谨之被折子里的内容给气到了,对顺安帝道:“我看他们就是太闲了,都管到我后院来了。” 顺安帝:“这事你准备怎么办?” 谢谨之冷笑:“既然各位大人这么忧国忧民,为大齐着想,那就让他们去大齐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顺安帝知道谢谨之素来有主意,也不管他怎么折腾,闻言点头道:“准了。” 于是,这些提议太子纳侧纳妾的大人们,都没能等到第二天上朝,就收到圣旨,被贬谪到大齐各种贫苦偏远小县公干。 第二天上朝,众人忽然发现朝堂上的官员几乎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