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镇抚大秦

第270节


    思忖情势。

    李斯觉得自己该说话了。

    他朝始皇躬身一礼,随后面向朝臣,立着道:“储君立选,乃陛下家事,自古以来,天下便有立贤、立长之分。”

    “秦向来更推崇立贤。”

    “然何为贤?”

    “夏商周三代标准不尽相同。”

    “也不能一概而论。”

    “目下大秦之天下形势,实则很是严峻。”

    “秦终结天下五百年的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期间诸子百家风起云涌,竞相探索治国之道,最终法家脱颖而出,以一家而御百家,一秦而统六合八荒。”

    “数百年间,天下大战连绵,动荡不休。”

    “人心思治,人心思一。”

    “而这个‘思’,在李斯看来,思的是一法施治,思的是抛却封建,思的是天下长治久安,动荡刚熄,储君人选,也当从‘思’中选。”

    “天下归一在臣来看,尚未真的聚成大潮。”

    李斯摇了摇头,神色很是严肃。

    他沉声道:“三代王政,天下五百余年之探索,早已让各地互相如仇雠,互相攻伐而不能禁止,以邻为壑而践踏民生,凡此等等,储君人选首要便在于能凝聚人心,能聚拢天下民心。”

    “方才臣听朝臣争议。”

    “长公子相较幼公子在天下更有威望。”

    “也更得人心。”

    “然正如少府、典客之言,长公子过去亲近儒家,若日后却行封建之路,无异于抛离大秦原本治政,无异弃华夏五百余年之探索,而重归老路焉。”

    “此不得不察。”

    “不过长公子一向推崇的是国家统一治民,使民无私政之苦,这其实暗合陛下为大秦选择的道路,虽在天下的仁名多为儒生炮制,然我等治国之臣,何以拘泥于一家之言,而不审时势,这何异于刻舟求剑哉?!”

    “再则。”

    “长公子多有涉猎政事。”

    “对相应政事处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大半年,臣对长公子所为,有一定了解,长公子进步很快,也更加切实的以大政为要。”

    “易治者严,难治者宽。”

    “想做到一视同仁,其实并不容易。”

    “而在上次怀县沉船事件中,长公子并未因亲近、远疏就纵容,也并未因此就不公,一视同仁,时日虽三府同察,却并未出现政出多门而纷纭不定,关中也并未出现真正的乱象,反倒让民心更为依附。”

    “如此治道,可见一斑。”

    “至于朝臣争议的长公子对儒家之态度。”

    “李斯认为不足为辩。”

    “合则留,不合则去,这是大秦历来的惯例,何以因儒家奔走依托,最终不告而别,就去大肆杀灭?如此人君,天下岂不惶恐难安?长公子所为,在李斯看来,正合雄强坦荡。”

    “如此本心,李斯确是信服。”

    “臣李斯敢言,请陛下立长公子为储。”

    李斯一番话痛切凛然,所言又无不是在抨击回应杜赫等朝臣,前面支持胡亥的群臣神色不禁一变,尤其李斯是丞相,位高权重,他说的这番话可谓很重,容不得朝臣不多思。

    “人非圣贤,事无万全。”

    “长公子过去涉事未深,跟儒家有过一些交往,这又岂能算作问题?诸位何以这般苛责?!”宗正嬴贲开口道。

    举殿肃静。

    此刻再无一人吭声。

    姚贾、杜赫对视一眼,神色有些冰冷,却也都板着脸,一句话不说了。

    见朝中气氛渐渐凝滞,赵高脸色有点难看。

    随着李斯开口,原本平衡的朝堂,似开始朝扶苏一方偏移,若是李斯那番话赢得其他朝臣认可,恐会越来越多朝臣支持扶苏,这是赵高不愿见到的,他在胡亥身上投入了很多,也倾注了很多。

    他岂能坐视不理?

    赵高看了看四周,硬着头皮起身道:“臣赵高认为储君人选,不仅要考虑朝臣的建议,同时也当询问诸公子想法,臣……臣敢请诸公子奏对。”

    一语落下。

    赵高便感觉殿内大量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他脸颊绯红,根本不敢抬头对视,只是低垂着头,大拇指用力挤压着食指,让自己尽量保持镇定。

    他很清楚自己不当说这句话。

    不仅唐突,也颇具离间意味,甚至可能遭致始皇不满。

    但他心中同样有自己的心思,扶苏眼下并不在朝中,真正在朝的是胡亥,如此大好的机会,若是胡亥能抓住,或许能博得不少朝臣的信任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镇抚大秦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