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就进行了一次试验,最终的交流重力场强度是5.3%。 这个数值相对比较低。 阮伟平和王强看着实验结果,也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他们最开始做研究也是这样的。 即便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支持,再进行实验也很难把交流重力场的强度提升。 后来则是一群人认真做论证。 每次进入前面的数据都要研究很久,才会决定实验要怎么样进行。 这样才慢慢提升上来。 王浩并没有在意,他只是让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数据汇总,随后就开始自己做研究。 建立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以交流重力实验数据(1)为基础,构建超导机制的数学模型。(任务难度:d)】 【灵感值:0。】 在首都进行相关研究的时候,研发任务的难度等级是c,主要是因为数据相对比较多。 现在只是针对一个实验的数据进行研究,难度也就降低到了d级,做数据统计建立模型还是比较轻松的。 因为已经有了一次更复杂的经验,王浩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已经完成了研究。 三天后,第二次实验。 王浩再次做同样的数学工作,再次建立了数学模型,只是把模型和之前结合在一起。 又是两天,第三次实验…… 第四次…… 第五次…… 在两个星期时间里,王浩每天都待在物理实验室,要么就是在做实验,要么就是在做数据分析,要么就是在安排其他人的工作。 每一次的实验,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小研究。 每次都很认真的完成。 这样持续了两个星期,完成了总计七次实验。 ……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王浩、向乾生、何毅等人是全程参与的,但相关的数学工作,都是王浩一个人完成的。 其他人只负责实验论证和实验记录。 阮伟平也一起参与了实验,他还在理论会议时提了一个小建议,只不过被王浩‘礼貌’的否定了。 那个建议就是244工厂‘提升交流重力场强度’的‘正确’方式。 之后阮伟平就不做建议了,他只是做实验的回报整理,并把实验数据传给244工厂。 这些对他们的研究也是有帮助的。 物理实验室连续进行了七次实验,实验结果也阮伟平预料的一样,第一次的5.3%还不是最低的,后来还有一次是3.1%。 最高的则出现在第五次实验中,数值是6.4%。 实际上,王浩也向阮伟平解释了实验目的,“我们并不追求高的交流重力场数值,而是要以这几次实验为基础,搭建出相应的数据模型。” “这和研究超导内部的拓扑形态影响直接相关。” “我需要完善相关的数学框架,并以此作为理论支持,来进行后续的实验。” 阮伟平倒是能明白,但他并不相信什么‘湮灭、拓扑’。 理论上的内容确实很重要,他们的研究也缺乏理论支持,但是他更相信凝态物理方向的正常解释,而不是用复杂拓扑学进行的,类似于‘理论物理分析’的数学解释。 王浩就不关心阮伟平理解不理解了。 他就是正常做研究。 在提交了第七次d级小研究任务后,他查看起系统任务,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探究空间湮灭力的表现形式(难度:s)。】 【灵感值:100。】 完成! 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超导状态空间湮灭力里的表现形式,就是挤压微观形态让内部形成拓扑相变,以此就出现了很特殊的交流场力。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 超导内部的微观形态,似乎是形成了‘质量单位’一样的东西,会受到整体的空间挤压力。 空间挤压力针对微观形态的挤压,就会产生微观上的‘拓扑相变’,就像是皮球被压扁一样。 之后泄露出的‘气’,则形成了交流重力场。 “所以交流重力场,针对的是空间挤压力,它并不是隔绝引力,而是减轻空间挤压力,也就是直接减轻内部物质的质量。” 这是很关键的。 反重力,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隔绝引力作用,自然重力就会相应的减小。 一种则是减轻质量。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