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将不得外出,除了帮忙维持治安之外,尽量使老百姓和士林感觉不到大明军队的存在,对各种和士林最贴身的民生事务他又全不插手,任莫氏折腾去,做了好事有他一份背后支持的功劳,出了问题则由莫氏去背黑锅。他本人却巡回于升龙城内各处学校讲学,或到城郊宴请乡村父老,极尽亲民之能事。蒋逸凡在旁组织安南有名的诗人士子,把这些事迹都写成诗文,传播了开去,使李彦直到达升龙虽只短短半月,但其文名已是深入人心,士阶级也好,老百姓也罢,都把他看作一代儒宗,都道大明是来了一个大宗师,却多忘了这位“宗师”背后还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与之相对的,阮信的种种荒淫无耻却安南的官员被揭发了出来,如克扣军饷,如残杀百姓,如侮辱文士,如奸淫妇女——这些也都是确有其事,只是蒋逸凡一系将之加以强化传播而已,百姓士子本就不喜欢阮敬,又听说过一些阮信飞扬跋扈的事迹,厌乌及乌,在蒋逸凡的宣传攻势之下无不将阮信视为虎狼一般的恐怖分子,至于这头虎狼说的话,传到升龙地区能起到的作用自然就微乎其微了。 这也就罢了,在确立儒家信义的同时,李彦直又嘱咐莫氏将阮信的粮饷供应断了! 安南的国本乃是洮河三角洲的农业带,北部山区边关并不产粮,一切供给全靠升龙调配。由于三角洲是平原地带,无天险可守,北部边关又是面向大明,精兵强将历来聚集于此,无论是黎氏莫氏还是阮氏,捏紧粮饷供应都是其控制北部边关军力的不二法门。 莫正中心里虽不愿意现在就将阮信逼上绝路,但面对李彦直这样“堂堂正正”的要求却毫无还手之力。是啊,阮信眼下是在对抗升龙啊,那升龙断他粮饷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若是不断,反而显得莫正中心中有猫腻呢。 莫正中是安南的老派官僚,控制朝政以后早把产粮州县的官吏都换了,他玩起政务倒也得心应手,这粮饷他说断就断,这一来可就把阮信逼上绝路了! “将军,我们还有一个月的蓄积,”阮信的参军禀告说,“可是我们不能再等一个月了啊!” 若等到粮饷将尽,那大军就乱了,那时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其实阮信对李彦直的大军也颇为忌惮,毕竟那是威震四海的精锐部队啊,在升龙又是以逸待劳——可现在他已经没有选择了,要么是束手就擒,要么是等着饿死,再要么,就只有铤而走险了!以阮信的脑袋,在现在的局势下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来了。 “杀吧!杀回升龙去!夺回安南!驱逐明寇!” 跟着便不顾北面俞大猷的虎视眈眈,直接扑往升龙。 阮信叫响了“驱逐明寇”口号,还真引得十余个地方群起响应,且那十几个地方所在的位置,刚好有将升龙包围起来的趋势。一时间安南境内硝烟四起,莫正中、莫文明都甚是担忧。 李彦直却稳如泰山,笑谓众人道:“他来得正好!” 命唐举在城北小七里湾驻防,准备迎敌,“且守他一守,不用急着决战。” 又命殷正茂率领偏师,由莫家的人引着,先把周围那十几支响应叛乱的地方势力给平了。 蒋逸凡问李彦直将以何计对付阮信,李彦直道:“阮信手里的粮饷,怕只有一月的份吧。” 北部边关有多少存粮,升龙这边的兵部是有数的,而升龙这边的家底,蒋逸凡殷正茂等早就到有司翻阅过了。 “对。”蒋逸凡回答说。 “如果他守住边关不动,那么那粮饷就能支持一个月,可是大军一动,一个月的粮饷最多就只能敷用半个月,也就是说,唐举只要扛住他半个月……” 蒋逸凡接口道:“那阮信就玩完了!” “不是阮信完了。”李彦直道:“他不会那样就玩完的,我估计以他这样人的性格,一到平原地区,军中又缺粮多半就会纵兵劫掠乡村,以劫养兵了!” 蒋逸凡醒悟过来:“若他真这么做,虽能苟延残喘,但结局只会更惨!一旦民心厌战,恨贪官污吏甚于抵触大明,就不止是阮信完了,而是安南完了!” “胡说八道!”李彦直骂了他一句,说:“安南不是完了!而是去蛮夷而进于中华!你跟了我这么久了,怎么说话还这么没分寸?” 蒋逸凡哈哈大笑,连道:“对,对,都督教训的是,那时候安南便去蛮夷而进于中华了!进于中华,进于中华!”(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