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怡就戴上了少校领章,以集团军新闻官的身份帮助同在一起的六十六军政训处编辑内部发行的《战地消息》,不过这项工作以前已经有人做了,何欣怡也不好过多插手,偶有几篇记者写的有关报道,也是一会儿就审查完了。于是何欣怡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留在谢昌云身边帮他整理下文件和内务。 于是白天卿卿我我,晚上自然又是一番景色,俩人似乎又回到了在广州时的温馨的小日子。 何欣怡每每看到谢昌云一副贪婪而又满足的模样,不由暗庆自己回到小弟身边是做了一个极为准确的选择。 然而在前线,这种甜蜜生活注定是短暂的。 谢昌云从南京返回前线的第七天,日军以占领南京为目标的战役行动就开始了,整个苏南和浙江北部立刻陷入了烽火硝烟之中。 随着双方十余天的激战,战场情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从太湖南岸迂回的左路日军,被十二集团军的六十四和六十六军的坚固防御死死的顶在了宜兴至广德一线,并挫败了一次日军企图渡过太湖进行迂回包抄的行动,消灭了其两千余人。 加上数次阵地作战,左路日军前后伤亡五千余人,也知道了面前这支中国军队不好惹,而且日军总预备队中有一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旅团又被紧急调往华北增援,所以得不到后续支援的数万的日军再不敢轻易再动,而是在原地构筑了工事与中国军队形成了对峙态势,意图牵制住这股中国军队的精锐部队,等中路集团取得突破之后再对其展开合围。 与右翼相比,中国军队的中路和左翼防线却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中路日军仅用七天时间就连续突破了中国军队的两道防线,相继占领了昆山和苏州。 而左翼的江阴要塞,也在日军海军和陆军联合进攻下于第十天失陷。这样不仅长江门户洞开,而且右路日军还有沿锡澄公路南下切断无锡和苏州间中国军队后路的可能。 因此军事委员会一方面调整了防御部署,命中路的部队全部撤至锡澄公路以西建立防御阵地,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南京的机关团体向后方转移的速度。 至于南京的普通居民,也只能尽量奉劝他们投亲靠友自行疏散。不仅南京是这样,其他诸如北平、天津、上海、苏州、嘉兴等城市在沦陷之前也是这样。 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来转移安置那么多的居民,否则已是入不敷出的国家经济,光是为难民这一项就会被拖垮,抗战也不用往下打了。 但是对何时放弃南京,军事委员会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而且对放不放弃南京的争论也是相当激烈。 鉴于右翼防线已经稳固,而且据了解谢昌云也没有参与作战指挥,于是蒋介石就在此把谢昌云召到了南京,让他列席参加军事委员对于南京是守是弃的讨论。 到达南京之后,谢昌云首先就向蒋介石表达了自己认为必须坚持原定放弃南京计划不变的态度,并再一次对抗战的进程进行了推论。 蒋介石也对谢昌云的建议表示了认可。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本已有意放弃南京的蒋介石,却在会议上被那些喊着南京为先总理陵寝所在,又是国家首都,决不能轻言放弃,誓与南京共存亡的人吵得浑浑噩噩,差点就要做出了死守南京的决定。可当蒋介石一眼瞥见了在一旁默不作声的谢昌云时,便突然想起了当初与他在官邸办公室里的密谋,因而一下就冷静了下来。 蒋介石知道在这种场合下,如果不表明坚守南京的态度根本就收不了场,而且还会把丢失首都的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 “这个责任自己不能担、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