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支点

第一零四章各方妥协


毛泽东,同时也分析到两广危急解决之后,蒋介石必将很快把注意力转到陕北,压逼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对红军进行全力围剿,在这种情况下,陕北面临的形势虽然很严峻,但也同样会激化蒋介石与既不愿意与红军作战、又不愿意被调离西北的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矛盾,所以他建议中共还是应继续把联合张扬稳定陕北的方针放在首位,密切注视各方动向并寻找契机,而向西北发展的策略最好是稳步推进、避免造成兵力分散和激化与西北三马(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的矛盾。

    此外,谢昌云还提到广东南华公司已经从南京资源委员会手中接收了的延长油矿的勘探和开采权,新增的人员及机械设备正在陆续到达,同时还有一批地质和矿物专家将赴陕北勘探其它矿物,希望能够予以妥善保护。

    在电报的最后,谢昌云告诉毛泽东又有二十万元已汇往西安。

    不到一年的时间,谢昌云已经向中共提供了五十万的经费,再加上红军东渡黄河后在山西筹集到的五十万现款和大批粮食物资、以及招收的八千新兵,使得陕北根据地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含红十五军团在内的红一方面军及陕北地方部队也发展到了三万余人,成了中央和毛泽东的路线正确性的最好体现。

    之所以如此尽力,除了对红军本身的感情之外,其中也有一个谢昌云不好对中共明言的原因,他是想借此让中共减少对国际(苏联)援助的过高期盼以避免决策失误。

    因为自从在长征中到达四川懋功之后,向西北发展打通国际线路,背靠苏联来求得生存发展的设想已多次被提到了中央的议程上。到了陕北之后,面对难于养活数万红军的黄土高原贫瘠之地,又在各怀心思、想利用共产党达到一定目的的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鼓动下,中共中央最后还是下定了向宁夏、甘肃、新疆一带发展并争取尽快获取苏联援助的决心,而后来使两万多红军精锐全军覆没的西路军惨剧就源于此处。

    当然,除了军事上的错误以外,西路军的失败还有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在里面,谢昌云虽然不想陷于其中,但也想尝试一下能否用间接的方式来避免或减少红军的损失。

    毛泽东第二天便给谢昌云回了电报,虽然对谢昌云似乎已经知道中共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的的秘密往来、以及预测到了红军正准备实施的“宁夏战役”计划这一情况不置可否,也没有对谢昌云的建议做出明确表态,但还是希望他就这两方面尽可能的提供进一步的分析和建议。

    谢昌云想了一想,觉得自己目前的资历和以前所表现出的能力,还不足以到能够直接影响中共方面的重大战略决策的程度,有些事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以免自己这里煞费苦心的搞出来的东西中共不接受,等到是非明辨了之后反而会使彼此间关系陷于尴尬。所以谢昌云就没有再给毛泽东回电。

    在历时三个多月的两广危机期间,除了部队的调动之外,广东和谢昌云其它事业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仍然在按部就班的继续进行。在演习中第一次亮相的新型坦克和装甲车就是其中一例。

    参加演习的二辆坦克和六辆装甲步兵战车,是于在六月初分别完成组装并投入整车运行试验的。

    该型坦克性能为乘员三人,全重为九点五五吨,可适应中国大部分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后置式柴油发动机功率一百七十五马力,最大时速四十五公里,一次加油最大行驶里程三百二十公里,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一次性铸造的卵形旋转炮塔厚度为七十公分,前后部车身均为为最新研制的氧化铝复合装甲板;装备有四十毫米火炮一门,配弹七十五发,十二点七毫米并列机枪和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各配弹八百发;此外两侧还配有烟幕发生器。

    装甲步兵战车有乘员三人,另可搭载步兵六至八人;正面设有七点九毫米机枪一挺,顶部突起部分设有十二点七毫米高平两用机枪一挺;车厢内在两侧和后部共开有六个射孔,顶部有四个窗孔,并安装有供通用机枪和火箭筒使用固定支架,可供步兵探出车身进行大视角射击。而且,战车所采用的装甲板同样为氧化铝陶瓷复合装甲板,可以抵御日军所有步兵武器在任何距离上的攻击,并可在被二百五十米外的37mm战防炮直接命中的情况下不被击穿。

    这样具有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的坦克和步兵战车,完全等于是一个活动堡垒,一旦闯入敌阵将是势不可挡。测试数据显示,如果使用两辆36式坦克和六辆36式步兵战车相搭配,就可在没有其他步兵跟进掩护的情况下,轻易的突破并有效控制一公里宽的密集防御正面。

    在此基础之上,装甲研究所又相继开发出了履带式自行七五毫米火炮、自行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自行双管三七毫米高射炮、救护及弹药运输车等系列装备,以及部分的轮式重型装备。

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支点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