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换着液体,巡视病房。医院外面,应该哀嚎不断,各种车辆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看到医院的大院里,搭建了一排排临时帐篷,从前线送下来的伤员,严重的直接送到医院里进行抢救。轻伤员则先安置在帐篷里,等待诊疗。 除了帐篷,还整齐有序的排着两排车队。一排比较少,是120急救车。另外一排长龙,是以出租车和私家车为主的志愿者车队。 老陈主任观察了几分钟,发现重伤员被送上120急救车,轻伤员上了志愿者的车队。 这里管理的不错啊,在这种时候,还能井然有序,确实超出了预期。 他把自己儿子撵到志愿者的车队那面,总不能空跑一趟,拉几个轻一点的伤员回去也是好的。 至于自己,老陈主任准备在这儿观察一天。 他没有直接走进医院,而是顺着人流来到接待、分诊从前线下来的伤员的位置。 所有人都在忙着,没人注意到多了一个老人家。 老陈主任静静的看着,每一个伤员,都被缠上一个腕带,上面写有编号,然后有专业的人负责把信息输入电脑。 与此同时,几名看上去就不是蓬溪乡本地医生的医生查体,手写需要做什么检查,就有志愿者送伤员去相应的科室。 而重伤员,则先抢救,输液、采血、检查,能治疗的就地治疗,不能治疗的则抬上等待在外面的120急救车,送到蓉城去。 这里真是不错,他心里很是认可。 老陈主任点了点头,转身走向介入科。 一年前,应蒋主任的邀请,他曾经来过。在整个省里,老陈主任还是有相当高的学术地位的。 他知道介入科在哪,也不用志愿者引导。 找到介入科,他先瞄了一眼。 和一年前比,没什么变化。 唯一不同的是,介入手术室外,支起了无数的行军床,上面躺着患者,旁边竖着简易的点滴架。 只是这些临时的加床,大部分都是空的,只躺了十余名伤员。 手术室的大门虚掩着,老陈主任看了几分钟,一辆平车从里面推了出来。 车上躺着一名重伤员,一搭眼就知道是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老陈主任判断,这应该是重度骨盆骨折,腹膜后大血肿的术后患者。 伤员的胸前有一个塑料袋,绑的很结实,里面有纸张。 和老陈主任在省院看到的患者一样,他能猜到上面写的什么——就诊时间,当时生命体征,以及做了什么治疗,伤员的血型以及输了多少血之类的。 忙而不乱,很是让老陈主任感慨了一番。 伤员送出来,老陈主任连忙让开路。 那面蒋主任看到老人家,忙不迭的揉了揉眼睛,有点不相信。但随后确认真的是老陈主任,他连忙走过来,疑惑的问到:“老陈主任?您怎么来了?” “小蒋,你们这儿手术做了多少台了?” “十多个小时,做了四十五台。”蒋主任的脸上写满了疲倦,但数字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毕竟,最重的伤是骨盆骨折的伤员数量不可能很多,很多都合并脏器破裂。 这类患者一少部分在蓬溪乡医院由华西的医生急诊手术,但手术量受限。大部分不会在蓬溪乡停留,都是验了血型,挂上血袋,然后再由120急救车直接拉到华西、省院去急诊上台手术了。 “这么多?是哪尊大神来你们这儿了?”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