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必须‘舒服’篇: 李瑞:程叶,这个时候要说什么? 程叶:呜……舒、舒服…… 18、一套竹刀 ... 北方初冬的时候常有大雾,路边一人多高的芦苇被风吹得直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单瞧着上面那层白霜就觉得冷的慌。 每次起雾的时候,大概是学生们最高兴的时候。军分区的学校都带了一点军事化作风,早上起来要跑操,从六点开始要跑一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每天必须五点半起床。夏天的时候还没什么,到了冬天这可真是起不来。 李瑞早上起来先瞧窗户外边,瞧见漫天大雾,看不清自家院子门的时候,就抱着程叶再睡个回笼觉。 程叶怕寒气,往往李瑞一动弹他就醒了,也不睁开眼,迷迷糊糊的就往李瑞那边挤,小声嘟囔着冷。 李瑞连人带被子一起抱住,给他塞了被角,搂进怀里取暖。“程叶,今天下课以后,还去夏叔那儿?” 程叶被捂得暖洋洋的,挨着李瑞蹭了蹭,“去啊。夏叔说今天要教我用刀了,我想早点去……” 李瑞捏起程叶的手,小孩最近在学着用毛笔,手上长了薄薄的茧子。也是,程叶本来就不是天生聪明的人,老夏眼又挑,除非做得特别好才夸奖一句,程叶学起这些来,难免要加倍刻苦。 “真碍眼。”李瑞揉了几下,皱着眉头抓起程叶的手,凑在嘴边咬了一口。牙齿在薄茧上磨动几下,没敢使大劲,倒是让小孩痒得笑出来。 两人在床上磨蹭半天,这才穿衣起来。程叶的衣服是一起压在被子底下的,拿出来的时候还很暖和。他穿好衣服,又去床脚拿了暖水袋出来,昨天晚上的水已经冷了,摸着微温。 李瑞家里没人,他妈跟他爸吵了一段日子以后,最终还是妥协了,一起去林场那边收拾新房子去了。李瑞洗漱完,带着程叶直接去后边吃早饭,他家这些日子都冷清得很,除了程叶,没有一个人来。他爸那些朋友哥们儿都跟着去了新房子那边,帮没帮上忙不知道,反正他妈渐渐没了好脸色。也是,她一直看不惯这些人,总觉得太粗鲁。 程奶奶起的早,这会儿功夫都盛好粥等着他们了。她瞧着两个孩子吃完,送他们出门,嘱咐李瑞,“天气预报说要降温,路上估计得结冰,你们走慢点,不用太着急啊。” 李瑞应了一声,等着程叶爬上车子,带着他走了。 程奶奶没敢在门口多等,她自病了一场之后,身体没有以前好了。往年冬天的时候还能串门去找老姐妹聊天说话,今年只在家做些鞋样子,也不出去了。家里倒是也暖和,程老大拿车运了好些煤炭来,堆在墙角,早就生上小炉子了。 程奶奶做的是小鞋,她手工好,农场里几个小脚老太太们都喜欢,还有托人来买的。冬天的时候,倒是能赚上点钱,她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大好了,怕程叶以后吃苦,钱这东西,多留一点算一点。 程叶每周五放学都去老夏那里学半天。老夏是半路才来的农场,手里带着的好东西不多,也只能带着程叶先从描样开始,一点点的打基础。手里碰上好玉石的时候,也让程叶来帮忙,主要是跟着多看多学。 程叶今天来的时候,老夏在修小件首饰,是个金包玉的戒指。老夏这大半年也习惯了程叶跟李瑞形影不离的样儿,见着李瑞进来也不再跟往常似的藏着,当着李瑞的面儿做些琐碎小活计,顺道教程叶几句。 老夏没戴眼镜,坐在案桌上招呼程叶来看,“你瞧,这是块和田老玉,这玉质多润,越带越鲜亮啊。”农场以前养马的时候,往新疆送过马匹,老辈们手里的好玉石多少也有几块。 程叶认真记着,不时在旁边问一句,他瞧见好玉的时候少,难免要多提些疑问。 这要是换了别人,老夏心高气傲的早甩手走了,他虎落平阳,这会儿还不停问如何鉴别好玉,不是扇人嘴巴子吗,可问的人是程叶,老夏就不这么想了。他不但一一耐心回答,还夸奖了程叶一句,“不错,知道提问题了!以后多问啊。” 李瑞在一边看闲书,翻了几页又没了兴致。他看不下去,把书放在桌子上起身去瞧程叶做什么。 老夏不太想让李瑞多瞧,他瞒着太多事儿,怕让这孩子瞧出来。他让李瑞在大厅里等着,已经算是极限了,可要是再堵在一边看,老夏就浑身不自在。程叶老实,不多问,也不往外漏话出去;李瑞太精,看着不像个十来岁的孩子,老夏下意识的总想支开他。“李瑞啊,你怎么不看那本书了?我瞧着,是老本的三国演义吧?” 李瑞在旁边嗯了一声,没有要挪开的迹象,反倒是拿手摸了摸程叶的小脸,觉出小孩没冻着才松开。 老夏在一边跟李瑞说话,没几句又引到那书上去,“我听老王说,这老版的书还挺值钱,好些城里人特意来收都没地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