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让福建秋耕耽搁下来,钱粮收不上?让陛下治我的罪?这实在是因为太不了解陛下才会做出的愚蠢举动。” 兴化府知府段初、福州府知府傅文纪都围绕在他左右,经常性的听他讲起京里如何如何……陛下如何如何……说实话,这对段、傅二人实在太遥远了。 丰熙是瘸腿,坐在椅子上像是人畜无害,但是说出话来,倒是狠决得厉害,“即便在朝堂之上,陛下也犹恨以民生为政斗之代价的。” 段初说:“可他们背后有地方豪族作为支撑,便是就真的不配合,又怎么办?” “很简单。头头不配合,那就调头头。” 这就是天子近臣的优势,下面的人上疏互相骂,就看皇帝信任谁。 丰熙也不讲什么心计、智谋、手段,又或者布局之类的,一封奏疏上去,福建按察使林家卿不体圣意,罔顾百姓切身之利,妄图联合豪族对抗朝廷。 怎么办? 撤职。 这个奏疏上去是在五月份,到六月底时,回信来了,不仅是回信,还有一个京师的同僚,原来是大理寺少卿章黎,现在直接空降。 这样,丰熙便联合章黎、于子初,以福建三司的名义宣召各地知府、知县。 至于福建巡抚,那是个胆小的老实人,虽说名义上官位在丰熙之上,但丰熙是原侍从室的牛人,他早就闭门谢客,诸事不问了。 几日后,布政使衙门,丰熙那木头做的轮椅推了出来,望着满堂的知府知县,就一句话:“你们到底是想做朝廷的官,还是想做本地宗族的官?” 其实宗族有什么可怕?只要军队在朝廷手中,无非就是抓多少人的事。但对于这些官员来说,他们已经是被俘获的猎物。简单的说,宗族手上都与他们有利益纠葛, 只要朝廷追究,一家倒,则一片官员都倒。 可丰熙不是慈善家,他不是来照顾这帮人心情的,略施手段就让原按察使卷铺盖走人,现在他这句话分量多重,请各位自己体会。 第二百八十四章 闽地大惊 丰熙入闽以后,并不是真的要和本地的官员、家族相互争斗,当初皇帝给他交代的意思也只是管住这里的人,而不是再掀大案。 只是朝廷近来诸多动作,再加上弘治十七年浙江窝案在前,其实闽地的一些大的宗族自己开始摆起了防御姿态。 这之后,于子初坐上了都指挥使的位置,又是朝廷派来的。 于是连番动作之下,搞的本地望族和官员主动的开始抗拒布政使和都指挥使,使丰熙寸步难行。 若是他再没有什么动作,只知道把问题甩给即将到任的浙闽总督,那要他这个布政使做什么? 其实这个斗争就是个决心的问题,丰熙知道,皇帝是做好了打乱地方的准备来的。 一方面地方宗族的实力的确强大,所谓山高皇帝远,本地的人相互抱团,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这三人,号令不动人也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寻常意义上为官之道说:官员不依靠地方,不同流合污就做不出成绩,乃是因为地方势力也在官府之中。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情闹大了、或是激起民变,三司使本身也会有生命危险。 等争到皇帝面前,也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一旦地方不稳,皇帝自然是以稳住大局为重。牺牲的就是那些挑战地方的官员的性命。 不过眼下的情况不是这样,因为和这帮人角斗意志力的其实不是三司使,而是皇帝。 就像清初江南奏销案,要斗你江南这些士绅的是皇帝,上万人拖欠钱粮形成规模?这帮北边的野蛮人就把功名全给你革了!其中还有一个探花郎,而且他故意欠一文钱,就是不缴纳,说白了就是挑衅,你能拿我怎么办? 满清政府咋做的?拖欠一文也不行!一样革去功名!故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说。 丰熙与历任福建布政使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不管地方这些宗族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