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馨还想说什么,后面有人拉拉她衣袖,田馨回头一看,是郑小梅。 “田馨,别问了,几个月轮不上咱们。” “冯耀庆和孙秀云都有工作了,好像家里安排的。”郑小梅又说道。 田馨叹口气,想找个工作,怎么那么难。 郑小梅的工作也快有了着落,在供销社当售货员,这可是抢手工作,谁家有个售货员,走路都能挺直腰杆,田馨着实羡慕。 先端上一个铁饭碗,后面想办法考大学,这是很多年轻知青的想法。 郑小梅说,她不打算参加高考,上学期间她学习成绩就一般,有了稳定的工作,她就知足了。 两个人提起了郑小梅的大碗茶生意,郑小梅叹气:“田馨,我真佩服你,我可没你那么多想法,我就想有个工作,结个婚生个孩子。” 知青办的工作还是没着落,田馨已经死心了,工作指望不上,她还是需要抓紧赚钱。 大碗茶的生意成本不高,一点茶叶,一点热水,支个摊就行,大不了赔点钱。 说干就干,田馨已经在省城晃悠了好几天,研究好了人多的位置,就在景点附近,周围还有热闹的商业,平时人很多。 现在天冷,伸出手都冻手指头,在街上的饭店食堂消费都需要各种票据,可田馨的大碗茶不一样,三分钱一碗价格不贵,另外什么票都不用拿。 关于田馨做生意,赵桂芬心里是不乐意的,她是传统思想,觉得儿子每个月寄钱回来,儿媳妇踏踏实实在家就行了,出去抛头露面干啥,既辛苦还赚不到钱。 不管别人怎么想,田馨是打定主意要做生意。 最后的蜂窝炉让田馨犯了难。 冬天的热茶需要烧水,那必然离不开蜂窝炉子,蜂窝煤每年冬天都有供应,虽然紧巴,但从家里挪点出来就行,可蜂窝炉可没有多余的,家家户户冬天只怕不够用。 苏蔚兰给田馨出主意:“咱们东边的陈奶奶是孤寡老人,她家一整个院子,没准就有多余的蜂窝炉子。” 陈奶奶?田馨对她有印象,陈奶奶出身不好,好像是什么大官家的女儿,儿子丈夫已经去世了,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论起住房条件,陈奶奶是方圆几里地住的最好的,坐北朝南的大院子,里面有好几间屋子,听说侄子外甥都指望呢,就等着陈奶奶咽气了抢房子。 陈奶奶今年七十多岁,身板还很硬朗,听到田馨要买蜂窝炉,她带着田馨去了里间房:“我一个老太太,冬天烧一个蜂窝炉就够了,这有俩闲着的,你拿一个去用吧。” 田馨自然不能白拿,非要给陈奶奶钱,陈奶奶推辞道:“我老头是烈士,政府每个月给我钱花,我就用一个蜂窝炉子,剩下的搁着落灰,你拿去用,蔚冬是个好孩子,前几年没少帮我这个老太太的忙,你是他媳妇,也是自己人,别跟我客气。” 陈奶奶拉着田馨的手,又问了问她和苏蔚冬的事儿,满意的点头:“都是好孩子,两好并一好,以后日子差不了。” 有了蜂窝炉,田馨开始摆起了大碗茶的摊位。 厢房里落灰的双轮板车被田馨推了出来,十五分钟的路程,每天出去摆摊几个小时,田馨先看看查热茶有没有人买。 第一天出摊,田馨赶上了一个大冷天,外面飘着雪花,田馨穿上了军大衣,戴上了厚厚的棉手套。 这条街上溜达的人不少,下雪天的氛几声,茶水摊无人问津。 到了晌午,田馨还一杯热茶没卖出去。 周围景色好,配合上红墙绿瓦的古代建筑,别有一番韵味,田馨看见,有脖子上挂着相机的老人四处取景。 田馨有点气馁,天寒地冻的,她的脚冻的有点僵,有位女同志过来问:“同志,买茶水需要票吗?” 田馨站起来,连忙摇头:“不需要,三分钱一碗,什么票都不要!” 对方松了一口气,从怀里掏出三分钱递给田馨:“今天可太冷了,我要一碗茶!” 顺利卖出了第一碗热茶,田馨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牌子上田馨只写了价格,没有标注不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