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顾不上看着他的白一鸣,他是想要跳好的,想要认真的去比赛。 所以就不能分心,全力以赴的去做,哪怕是在黑夜,哪怕视野不好,但真正发挥左右的是他的身体,那被烙印下深深记忆的身体,会告诉他,这一刻他应该怎么做。 “唰!” 脚下一轻,他飞了出去。 身体在向高处飞翔,不断地上升,余乐将身体完美蜷成一团,双手抓在滑雪板的外侧,这是一个【双手安全抓板】,这样的抓板姿势让他的身体像一个圆,又或者是一个轮子,正想着被灯光映照的五颜六色的天空,转动着,冲过去! 一个标准的,向前的躯体翻腾。 余乐很擅长这个动作,他可怕的爆发力可以让他的这个动作旋转的很快,在半空中留下一个残影,不那么内行的人甚至都数不清楚他转了多少圈。 一圈,二圈。 两圈已经完成了,向上延伸抛物线还没有结束。 三圈,四圈。 他在四圈的转动的同时,终于从最高处落了下来。 没关系,抛物线还很长。 雪坡的陡峭弧度让他还可以飞行很长一段距离,事实上,再来一圈也没问题。 但余乐不打算做了,不是胆怯,而是他一开始就定下了翻腾的周数。他用了那么大的力气跳起来,那么他就应该做这个力气范围以内的技巧。 所以在落下去的同时,他的双手松开,身体在半空中迅速地展开。 足尖的滑雪板先是努力的向上翘起,因为这个时候他是面向跳台,属于反向落地,说是平时训练的技巧就在这里,让自己的滑雪板任何时候都可以契合雪坡的角度。 这是习惯,是技巧,却不是终点。 在余乐将身体展开的同时,他的腰垮开始用力,从腹肌的位置作为核心的动力,带动着双腿往左侧扭动。 腿带动膝盖,膝盖带动脚腕,最后就连滑雪板也转了个方向。 这个时候,余乐需要同时处理两件事。 让头也转过去。 以及,控制滑雪板的板头压下去,做好落地的准备。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运动员,跳台落地会容易失误的原因。 比起在半空中,有多少动力决定了多少圈数,那种更依赖惯性和冲击力的技巧,落地才是真正的控制,需要整个身体去发力,用每一根肌肉纤维去寻找身体的平衡,甚至在半空无法借力的情况下,要硬生生地调整自己的身体到最佳的落地前状态。 在距离地面还有两米的时候,余乐的头也转了回来。 很明显,他是有余力的,这个动作他做的并不勉强。 四周半。 等待落地。 但不勉强的难度,落地依旧有一些风险。 余乐在将头转回来的时候,哪怕他戴着滑雪镜,前方的灯光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光点,但在足够黑的视野里,他的视线焦距第一眼还是落在了那些小光点上。 然后才是脚下。 这正是晚上不好滑,容易失误的原因。 视线被光捕捉,是一种本能。 然而这样的比赛,所有的一切都是瞬息间的事情,瞬间的分神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出现。 所以,肌肉记忆成了重点。 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