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反应。 我抖了一下手中的卷子,将它理平整,然后阅读起张良的这篇文章。 张良的策论与别人不同,别人是为秦国写策论,而他是为“隗林”写的。 前面写的是新律推行可能出现的问题,譬如,以民众的文化水平,也许理解不了过于复杂的律法,建议以歌谣传唱的形式普法。后面却是在详述秦国的军功爵制。 我看完文章,掩卷思索,张良认为我要动军功爵制,他猜的不算错,若行科举,必然动摇军功爵制。而这个制度在秦国已经根深蒂固,牵扯到的是大秦的百万雄师。 半晌,我笑了笑,当然是因为困难,我才亲自来做,不然从秦宫里出来又为了什么呢。 张良这个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还是说,因为不信任我,一直在隐藏? 不过萧何让我尝到了甜头,上一个让我觉得如此省心的是赵高,像郑芙等虽然聪敏好学,但毕竟需要悉心教导,也不能放心将事情全权托付,总得自己盯着一点,慢慢培养。但萧何、赵高等人却不同,他们不仅能把事情办好,甚至在细节处理上会比我本人想的更周到。 尽管打定主意留下张良,但我没有点他首名,而是选了另外两个言之有物的,张良排在第三。 “大人,这位张良郎君,身份很特殊。”萧何拿到我选出来的卷子后,开口提醒。 我暗自点头,两天时间,萧何就将应试者的资料都背熟了,中间还要打理府上庶务,安排考试,安顿录用的门客,这能力是相当厉害了。 “哦?” “他是皇后殿下的隶臣,而且是皇帝陛下所送。” 我喝了一口水,不以为然,“隶臣而已,我会向陛下开口讨要的。” 萧何见我如此没再劝说,拿着我选中的卷子,去安置门客了。我没有见后面几场的首名,见萧何是因为对他好奇,再加上需要招揽他做家宰,张良我早就见过,其他人没有我耳熟的,便也没有一一面见的兴趣了。 三天后考试在萧何的安排下圆满结束,我府上多了两百余门客。我对此很满意,这两百人大多识文断字,士族出身,文化水平处于这个时代的前列。最重要的收获,是萧何。光是他一个,都不枉费我费时间费钱办这场考试。 如果不是章奏不能假手他人,我都想让萧何帮我看章奏了。我看着边上堆得老高的章奏,心里叹了口气,面上不动声色地听着治粟内史报告五谷粮价波动。因着战事平息,粮价也比较稳定,只是因为度量衡转换的缘故,多少有些混乱,相信度过适应期就可以平稳下来了。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同,多有以粮食布匹作为通货交易买卖,现在即使统一以秦二两为货币,但粮食依旧是□□的通货物,毕竟连官吏发俸禄都是用粮食的。 “……近日粮价略高,平准令已指示各郡县放出一些粮食。” 我点点头,所谓平准,便是最早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治粟内史下属有平准令丞,下面有负责各个货物的官吏,做的便是贵卖贱买,保持市场供需平衡,稳定市场物价的作用。粮价低时买入,使粮价升高,以免谷贱伤农,粮价高时卖出,使粮价降低,以免谷贵伤民,避免富商巨贾囤积居奇。这个政策,即使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依旧在沿袭使用。 治粟内史报告完毕出门,我端起水杯喝了口水,就见萧何领着郑菡进来。 “参见相邦。” 我颔首致意,“郑大人前来,可是石磨有所进展?”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