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部族中的族人士兵,也一起投入大宋西军麾下。 熙河经略王韶奏请天子,官家赵顼便批下了一个“河州义勇”的编制给这些蕃兵,让他们有资格从宋军这里获取一部分资源补给,但前提是,他们的儿郎们必须能为大宋所用。 但怎样才能让这些“义勇”与宋军很好配合,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些蕃兵绝大多数不太会说汉话,他们中会说党项话的人估计比会说汉话的人还多。 此前数十年,在熙河一带,这些蕃部都与宋人为难惯了,见面时多半干着抢马抢粮的勾当。现在陡然投降了对方,蕃兵们一时很难转变成“义勇”。甚至大宋朝中的不少官员也很担心,蕃人究竟能不能为我所用。 然而王韶却采取了种建中的谏言,将蕃部来的“义勇”,与宋军一道,混编成了蹴鞠队。每支队伍必须由五名宋兵和五名义勇组成。 组队之后便是各队比赛蹴鞠,捉对厮杀,每天上午下午各比一场,比输了的会被罚照料牲口,胜了的队伍晚间的伙食里能多一口肉。 这种蹴鞠可不比司马光在杭州城里看到的那种“有裁判”的蹴鞠比赛。这种蹴鞠,除了“不能用手触球”以外,就没有规则,任由双方“野蛮”对抗。 刚开始时,好多队伍都自然而然地分裂成了两半:汉人与义勇,无法联合,进了球各自庆祝各自的,输了便彼此埋怨,相互指责。 但渐渐地,有些队伍开始磨合,他们发现十个人的队伍,绝对要好过“五个加五个”的队伍。 于是,宋兵与义勇们开始共同琢磨战术,如何分兵、合击,甚至胖揍对手中最强的一两个射门手…… 他们的沟通能力也迅速加强,蕃人们迅速学会了所有关于战术的术语:“埋伏”、“出击”、“进攻”、“放倒”…… 而宋兵中那些机灵的,仅凭眼神和手势,就能领会义勇们的意思。 这样的球队迅速掌握优势,渐渐过上了顿顿有肉吃的日子。其他的队伍既然不愿天天刷马棚,那就得耐下心来,好好与自己队内的义勇沟通。 种建中听王韶夸奖,连忙低头谦虚道:“是师门给出的建言,属下不敢居功。” 但他心里可得意了:明远这个用“蹴鞠”练兵的建议来得太及时,一下就解决了他们眼前最棘手的难题。 “等到他们相互都混熟了。咱们就把所有的队伍全部打散,重新组队!” 王韶极其促狭地出了一个新主意。 种建中在旁听了,险些笑出来。 下一刻,王韶将视线从蹴鞠场那里移开,转向渭源堡外的广阔土地。 渭源到秦州一带,等到天气再暖一些,春播就要开始了。这次熙河路各家寨堡城市都已规划好,在距离寨堡近的田地里种春小麦,远的地方都种上木棉。 “但凡党项人能再消停上两个春夏,熙河路便气候已成,能够自给自足,再也不怕被人夺了去了。” * 司马光在杭州盘桓了十余日,在杭州府学中创建了“史学社”,教给社员们研究史学的方法。 在那之后,他便返回洛阳,然后向天子上书。 听说这份上书在朝堂上引起了热议,甚至惹得王雱急急忙忙地写信来问:司马十二丈在杭州究竟受了什么刺激。 而与王雱这封信同时到来的好消息是:明远喜提“汴京——扬州”的筑路权。 第206章 千万贯 军器监丞贺铸从山阳钢铁厂出来, 天色已经颇晚。 钢铁厂院墙外,道路两旁有专人正将道边的“路灯”一一点亮。 据说这些路灯可是比杭州苏通判在全国首倡的“路灯”更好的夜间照明用品。这路灯的灯烛明亮,外面还有一个完全透明的玻璃罩, 令里面的灯芯完全不惧风吹雨打。在山阳镇外这等人烟不密的地方,晚间行路也完全不用担心黑灯瞎火。 “贺官人,您是坐车还是骑马?” 见到贺铸终于“下班”, 贺家的伴当赶紧迎上来询问。 贺铸望望天色, 笑道:“当然还是坐车舒服。” “好嘞!小人让那边的长途班车略等您一下。” 说毕那伴当就跑开了。 贺铸在他身后, 摆出官人该有的架子, 慢慢往车站那边溜达。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