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9节


不愿在借住的时候过于高调,因而拦住了明远雇人。

    但昨晚明远已和母亲说定,今后他要进学念书,恐怕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里。

    再者他劝说母亲:将人雇来,也许正是解了旁人家里的燃眉之急呢?

    舒氏娘子一听也觉得是这个道理,就点头同意了明远的建议。

    前往牙行的路上,明远正好路过了豆腐坊。

    豆腐坊里,豆腐娘子张嫂正带着她新雇的两个小工在忙碌。

    豆腐坊外,“张家白玉豆腐”的字号已经亮了出来,被书写在大幅木制招牌上。招牌高高竖起,南来北往的人都能看到。

    “明小郎君!”

    张嫂一眼瞅见明远,连忙大声招呼,同时,一碗备好各种佐料的鲜嫩豆腐马上递了出来。

    如今距离张家的豆腐坊创立“白玉豆腐”已有两月。豆腐坊生意兴隆,每日早间点出的两大锅新鲜“白玉豆腐”,不到午晌就全卖完了。

    当初明远买的那些石膏,早已用完。但明远每次早上路过豆腐坊,张嫂都要招呼他坐下,然后请他吃一碗热腾腾的白玉豆腐。

    明远每每要给钱,张嫂也怎么都不肯收。这令明远十分郁闷——五文钱也是钱,为啥他就花不出去呢?

    “味道一如既往地好,好极了!”

    明远尝过,大赞了一句。

    原本还略有些紧张的张嫂顿时舒开眉头笑了。

    自从张家豆腐坊制起“白玉豆腐”已有两月,用石膏点豆腐的法子渐渐也流传出去。长安城里出现不少家仿制的,价钱还便宜。

    也是明远劝张嫂坚持,出好工,用好料(山泉水和最好的豆子),而且每天只点两大锅“白玉豆腐”,就算早早卖完也绝不再做,请人明天再来。

    在这“精耕细作”和“饥饿营销”双重手段之下,长安人民终于认定了张家就是“白玉豆腐”第一品牌。每天赶来这里品尝的人络绎不绝。

    此刻也是如此,明远身后,食客们正冒着春日清晨的些许寒意排着长队,还有几个人好奇地打量明远,暗中猜测这小郎君是什么路数,竟能“加塞”。

    明远告别了豆腐坊,快步前往罗寿所在的牙行。

    罗寿是专事房地产交易的牙人,雇佣仆佣他帮不上什么忙,当下赶紧为明远介绍了一位相关领域的同行,名叫程朗。

    听程朗描述,明远大致了解了如今这时代的北宋所称的“仆役”,一概出身良家,没有所谓“贱奴”或者“贱籍”的概念。主家与仆从之间是雇佣关系,且雇佣关系依律最多只维持十年1。

    此外官府禁止买卖人口,因此“买一户下人”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存在的。

    明远听了暗想,这倒是宋之一朝,较之后来的元明等朝代更加先进的一点。

    在程朗的帮助下,他很快决定了请来帮佣的人选:胡姓的夫妻两个,男的行四,旁人都管他叫“胡四”,女的娘家姓关,人多称呼她“胡四家的”,或者叫她“阿关姐”。

    这对夫妻年纪在四十至五十之间,有两子一女。长女已嫁,两个儿子一个外出行商,另一个在长安城里的西市坊做雇工,吃住都在西市坊。

    胡家夫妇原本在长安一户官员家中做事,偏生今年年初时那户官员调回京中。胡家是本地人,不愿远徙他乡,因此辞了主家。

    他们想要找个长期稳定,至少能打上十年工的主家。

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