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晚唐浮生

第790节




    进了观风门,便是观风殿的地界了。

    丽春台、曜掌亭、九州亭错落有致地拱卫着观风殿。

    这三处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院落,皆已完工,杂物清理完毕,景观开始修复。

    尤其是九州亭,院内竹木繁多,不知道是原来遗留下来的,还是就近移栽过来的。王师鲁觉得,酷暑之时,夏王可于亭院内纳凉,听竹涛阵阵,观苍松翠柏,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旋即他又有些羡慕。

    只一个九州亭,便已是富贵人家才有的庭院盛景。而九州亭只是观风殿的一小部分,整个上阳宫,还有许多宫殿,更别提规模更大的紫薇城了。

    怪不得人人都想富贵,富贵好啊,好享受啊。而富贵已极者,便是天子。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诚哉斯言!

    观风殿很快便到了。在殿外等候了一会后,王师鲁便被喊了过去。

    “参见殿下。”行完礼后,王师鲁偷偷瞥了一下,还好,夏王没坐在龙椅上,而是与赵光逢、谢瞳二人相对而坐,品茗闲聊。

    “令兄在长安还好吧?”邵树德随口问道。

    “一切安好。”王师鲁回道。

    闲散官员一个,有什么好不好的?就整天游山玩水罢了。

    “今日找你来,是有关淄青之事。”邵树德说完,拍了拍手。

    一个陌生的宦官立刻捧着一艘船只模型走了过来。

    船只看起来似乎是渔船,因为两侧垂下了很多钓具。船体机构似乎也不太一样,看钓竿与船体的大小比例,应该不小,远远大于一般的渔船。船底是尖底结构,使用软帆,操控性和抗风浪能力应该不错。

    王师鲁生于青州,对渔船还是有所了解的。

    国朝的渔船非常小,行走在货船旁边时,简直不值一提,似乎一个风浪就能掀翻。

    淄青镇捕鱼的渔民也非常少,使用的工具很简单,鱼钩、鱼叉、挂篓以及手操渔网。

    船只小,工具简单,那么就只能在近海及岛屿附近活动,所得有限,故海洋里的鱼类甚少成为沿海居民普遍消费的商品。

    以登莱为例,当地主要吃羊肉,海鱼极少见到,因为产量极小,这是不正常的。

    当然从经济和政治角度而言,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盖因在这会,出海捕鱼的人诚然有,但不太多。究其原因,还是人少地多。只要在陆地上还能勉强糊口,那么绝对不会有太多人出海捕鱼。

    别看赤山浦、驳马浦经常有船只进进出出,忙碌得很。但路途中有多少船毁人亡的惨剧呢?书上只会记载某某出海,某某在哪里登岸,这些是活下来的人。死于海难的,甚少有记录,而这数量往往还极其庞大。

    另外就是官府方面的阻碍了。

    就节度使们来说,不太乐意治下百姓出海捕鱼,毕竟谁知道你是不是一出海就跑了?不好管,难以控制。

    当然,就他们的管理水平而言,大概率管不了渔民们出海捕鱼的事情,因此这不是主要原因,核心还是在于风险与收获不成比例。

    简而言之,以小舳板、排子、挂篓船出海捕鱼,在近海都很危险,别说去远一点的地方了。

    背后的原因,是海洋渔业长期投资的缺位,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投资。

    邵树德思考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投资海洋渔业既不经济,也不政治正确。官府没有动力这么做,民间小门小户的也没这么多资本,因此造就了千百年来还是那些破船在从事极小规模的海洋捕捞,甚至一直到清末都是如此,几乎没什么变化。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呢?

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晚唐浮生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