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袁熙与军功簿上的排位不太相称。他的位置几乎没有动,而且一直在中后方。 应该是将张郃等人的功劳全部转到了他的名下,这才让他占据了首功。 由此可以推测,张郃的功劳可能比写出来的还要大,只是为了袁熙,他不得不往后挪一挪。 “看来征讨高句丽之战让张郃受益匪浅。”虞翻抚着胡须,有些惋惜地说道:“此人用兵能力在颜良、文丑之上,还是被家世拖累了。” 众人沉默以对,没人接虞翻的话题。 不管怎么说,张郃毕竟是袁绍的旧部,又随审配反叛。当初投降时,也曾有人向天子建议留下张郃、高览,却被天子拒绝了,一律流放海外。 现在说这话,岂不是说天子错过了? 贾诩不紧不慢地接上了话题。“既是名将,就当征战沙场。中原已定,只有海外才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天地。张郃虽经蹉跎,如今能跟着刘备征战三韩,也算是得偿所愿。” 虞翻表示赞同,随即又笑了起来。“有这些良将随征,想来用不了多久,刘备就能平定三韩,进军倭国,大儒们也有了用武之地。那么多蛮夷,够他们忙一阵子的。” 众人会心而笑。 刘协也笑了,心里却有一些说不出的古怪。 军功簿上,不仅有张飞、张郃等人的名字,还有陈琳、诸葛瑾等文士。再考虑到国号背后的那些小心思,随刘备东征的儒生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一旦战事结束,将士们放马南山,儒生走上舞台,势力会更大。 到了那时候,他们会不会以小华夏自居,觉得儒门正统在彼,甚至和中原争一争道统? 按照他对儒生们的了解,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他们是不会得逞的。 在悬殊的实力差距面前,他们那点可怜的实力支撑不起自尊心。 正统的儒家能守成,维持稳定,却无法实现真正的富强。如果再考虑到儒家重礼带来的铺张浪费,他们主导下的社会必然走向贫富分化,最终入不敷出、财政枯竭。 东汉就是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后来的宋、明也是如此。 汉唐之所以强盛,就是因为儒生没能实现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还能维持尚武之风。 “说说袁熙吧。”刘协挥了挥手,拉回正题。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既然刘备将袁熙抬得这么高,朝廷就不能坐视不理,必然要做出相应的奖赏。 话一出口,不少人的神色就庄重起来。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不仅仅是袁熙本人,更关系到汝南袁氏。 具体的说,就是那些原本追随袁绍的袁氏门生故吏。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