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无能国舅 离开了杨定大营,刘协重新上马。 杨修赶了过来,借着扶刘协上马的机会,轻声说道:“陛下临机应变,臣自愧不如。” 刘协在马背上坐稳,看着杨修。 他知道杨修在说什么,刚才众人的表情如此丰富,他想不看都不行。 “德祖,朕不是临机应变,而是肺腑之言。” 杨修愣住了。“陛……陛下?” 刘协摆摆手,示意杨修不必再说。 他当着众臣的面对杨定说那番话,自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多日思索的结果之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不是不说就不会发生。 与其遮遮掩掩,不如摆在明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要求每个人都忠贞不二,愿意与大汉共存亡,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事。 朝中有多少人心怀去意,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少了不能少,三分之一总是有的。 与其留着他们吃白食,不干活,说不定还在暗中通风报信,不如好聚好散。 话又说回来,他对那些人也未必满意,迟早要精简一部分。 让他们主动离开,免得大家面子上不好看。 具体到杨定,他如果想跳反,你拦得住吗? 与其大家互不信任,不如把话挑明了。有没有用,看天意。 杨修张了张嘴,却没说什么,默默的跟在刘协马后。 他算是领教了天子的特立独行,果然天才的思维都是不可理喻的。都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可是又有几个人真能做到如此坦荡,而且是对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 刘协来到渭水南岸的董承大营。 与杨定被动模仿周亚夫不同,董承多少表现出了一点对天子的尊重,亲自出营迎接。 但他的大营比杨定还不如。 大营警戒松弛也就罢了,将士的精神状态也很差。一个个衣甲破烂,面黄肌瘦,看到天子策马而来,他们依然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勉强挺起胸膛的人也坚持不了多久就露了原形。 与其说他们是战士,不如说他们是难民。 “阿舅,何以至此?”刘协低声问道。 董承是董太后的侄子,刘协儿时寄养在永乐宫,由董太后抚养成人,与董承时常见面,称其阿舅。 董承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散去。“陛下,臣本非西凉旧部,无奈而为牛辅部曲,继而为李傕所制,一向不为西凉人接纳,这些年将士伤亡而不能补,衣甲不全而不能换,久而久之,自然成了这般模样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