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北魏末年

第339章


经与两个妹妹说明白,免得一心为他们着想,反倒落下不是。

    二姐儿与一众弟弟见了面,又满心放在了侄女身上。

    元明月的车上坐了元仲华,二姐儿只探望后,便一溜烟抹进了小尔朱的马车上,将乳娘赶了下来。

    州境离邺城还有很长的距离,高澄邀杨愔骑马并行,边走边谈,杨愔也只落后了半个马头以示尊卑。

    全程都是高澄在问,杨愔回答,说的也是各项改革在相州的实施的具体情况。

    例如蒙学的推广、货币市场等,甚至还问起了河北南部其余各州的情况。

    杨愔并没有只把心思放在辖地,偶尔也会打听相邻州郡的消息,进行比较。

    故而对于高澄的询问,也能够一一作答。

    河北南部无愧是高氏发家之地,群众基础好,拥护度高,无论文教推广还是经济层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至少劣币已经在河北南部的货币市场销声匿迹。

    而关于傍海煮盐,在相、冀二地的六千州郡兵,以及沧州两千州郡兵就位后,已经正式在老匠的指导下开始了生产。

    高澄其实多多少少对这些事情都有了解,若真需要靠地方刺史汇报,才能知晓改革的推进情况,自己这个掌权者当得未免太失败了。

    他问这些问题,只是考察地方州郡长官对改革的上心程度,无论是否心腹,都要问上一遍。

    真要碰上一问三不知的家伙,就有必要好好查查他的过往政绩。

    高澄对杨愔的回答很满意,至少比只顾着自己一州的段韶、斛律光要好。

    高澄也没有如在北豫州、梁州一般,告诫段韶、斛律光,农事才是根本,莫要为了推进改革政策的落实,疏忽了农事。

    一行人天黑时入的邺城,随行大军在城外安营,家眷们也往城中渤海王府落脚。

    高澄来不及休息,拉着杨愔与随行的高隆之继续探讨接下来的几项改革措施,听取他们的意见。

    三人彻夜长谈,直至天亮才放他们回家。

    高澄第二天醒来,已经是午后,还没用膳的他却接到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坏消息:

    沧州民众对于将在秋收后把煮盐的州郡兵家眷安置在当地,多有怨言。

    田亩早已经耕种,州郡兵往沧州煮盐,家眷即使跟随也要等秋收之后。

    一旦这六千户,甚至后续盐兵的家眷迁入沧州,沧州自然会一改人少地多的局面。

    随之而来的就是原本担心荒废,而分租给沧州民众的多余土地,必然是要在秋收以后退让出来,重新分配给新迁之民。

    说是意外,确实是高澄没有想到这一点。

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重生北魏末年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