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司马懿大获全胜。 高平陵事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牵连了五千余人。从此,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完全掌握了朝中权力。 司马家把持权政的日子,即将开始了。】 司马懿早已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陪坐在末席。看到光屏肯定曹丕的贡献,他油然而生一股愤懑和难堪来。 曹家不也是篡位?他们怎么就没有得到这样的评价? 哪怕曹叡统治时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光屏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可是轮到他们司马氏呢?就详细地描述他们的不臣、他们的党争!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这一头一尾的定论,几乎是否定了整个司马家族的忠义、德行和能力,批驳的那样难堪,直欲使人羞愧而死。 司马懿几乎有些愤恨地想,如果这光屏是天,那么天理昭彰,竟然不公! 前几天对不起大家,码论文去了,过两天开一个抽奖补偿大家吧~~ 1翻译自《资治通鉴》 第34章 仲达子元 光屏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愤慨而停止播放,在高平陵之变结束后,光屏转而播放起年轻的司马懿来。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氏是典型的世族家族,门风严谨,门第森严,所以,不同于叛逆爽朗的曹操、山野俊逸的诸葛亮或者是具有草莽气息的刘备,司马懿宛如一个正经教育出来的士子,五德俱全。 在出仕前,司马懿是一个典型的隐士形象。 他不愿意为当时已经声名在外的曹操所效力,用“风痹之症”的借口来逃过曹操的征辟,直到曹操“怒”,他才“惧”而出仕。 虽然东汉末年有许多士人因为灰心失意或者淡泊名利而征辟不就,比如严光征辟不至,韩康中道逃遁,黄宪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 但是“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的司马懿显然并非这类人群。那么他的所谓“不做官”,是为了什么呢? 通观司马懿的一生,他也曾犯上作乱,也曾妨害幼主,并非什么忠孝之人,显而易见不是一个如同荀彧一般终身不易匡扶汉室之志的高洁之士,并不会真心嫌恶曹操当时身负的篡汉流言。故而,其“不愿出仕”的真实性就有待考量了。 司马懿有两次被曹操征辟的经历。 第一次,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年,曹操征辟司马懿到府中任职,但是他借口自己有风痹之症,装病不从。 第二次,建安十三年,此时的曹操成为了丞相,可以说是彻底、稳定地统一了北方,曹魏集团即将走向黎明。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