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了。 顾锦年以旁观者的角度,观看着这一切,除非真正是无法忍受,不然顾锦年不会出手。 因为出手,也于事无补。 而这一切一切的事情,让顾锦年看到的只苦。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哪里有什么繁荣昌盛,那只是某些粉饰罢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这段时间来,顾锦年都在思考一件事情。 那就是,圣人的路,到底在何处。 他不断的摸索着圣道。 但始终无法真正明悟,何为圣道。 永盛十三年。 十一月十九日。 距离稷下学宫开启,还有最后十一天。 各方势力都在瞩目。 稷下学宫。 学术之争。 这本来就是数年一度的大戏,不说每一次都会有人提出新的学问,但每一次都会有不少大儒,不断的完善先贤之道。 学术之争。 其主要分两派。 一派为新学,以开创新的学问,从而完善到极致,推广于天下读书人。 一派为旧学,以四大圣人为基础,拿先贤的书籍,去理解和改善。 毕竟圣人之学,需要代代完善,圣人的学问,太过于高深,需要后世人去理解,转换成另一种意思,符合圣道的过程当中,再让世人更好的去理解。 旧学之道,人数最多。 遵从圣人之道,即便有过错,也不会遭到恶劣抨击,反倒会引起探讨,除非你不知死活,非要扭曲圣人之意,不然的话,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新学。 自稷下学宫开设至今,鲜有新学诞生,谁要是敢提出新学,谁便会成为众失之的。 倒不是针对,而是对学的认知。 首先你要有极其高的威望,不然的话,随便跑来一个人,就说要开创一种新学,谁能接受? 其次,你的新学,必须要得到众人认可,若得不到众人认可的话,那也没有作用。 这点还真是,不是说你的学问好,就一定能发扬光大,要大家都觉得好,有道理,才能形成,不然世人皆醉我独醒有何意义? 学问,是一种传播,而不是你一个人独享。 要适应每一个人,或者是说,适应整个大环境,你才算是学问。 可以有瑕疵,但不可不符天意。 再者还有一点的就是,随着圣人的出现,天下读书人对圣人的敬畏之心,已经变成了一种狂热崇拜,你开创新学,在某些人眼中,就是不尊重旧学。 会带来先天的厌恶,从而会进行抨击,那么这样一来的话,事情就会变味,从而产生矛盾。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稷下学宫一直呼吁,学术探讨,只在学术。 可古今往来,有人曾开创新学,结果被百家大儒狂喷一顿,然后灰熘熘离开,离开也就算了,后来被文坛排斥,落了个凄惨下场。 这就是开创新学的恐怖之处。 不是一般人,真不能随便说开创新学。 永盛十三年。 十一月,二十日。 子时。 天穹灰暗,群星无光。 距离稷下学宫开启还有最后十日时间。 一切显得无比安静。 孤山上,顾锦年靠在一棵古树,眺望着远方,思绪着诸多事情。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