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郎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 大夏吏部。 同样也在围绕此事议论。 但不同于户部救灾之事。 吏部后堂。 只有三人。 吏部尚书胡庸,吏部左侍郎徐来,吏部右侍郎王江。 “江宁郡郡守当真是胡作为非,府内米商将粮米价格抬至六十两一石,天底下哪里有这么贵的粮食?” 徐来的声音响起,痛斥江宁郡郡守失责。 “灾民四起,官仓无粮,他这般做也是无可奈何之为,虽有些过失,但也在情理之中啊。” 王江出声,江宁郡郡守张旸与他有些关系,自然要说上几句好话。 “情理之中?” “官仓无粮,难道就可以让这些奸商肆意任为吗?” “这才几日?就涨至六十两一石,十倍之价,这就是官吏无能。” 徐来继续痛斥。 丝毫不给对方任何一点面子。 “徐大人,您这话有些过了。” “天灾人祸,谁能控制?再者朝廷百官,有谁想出良策?” 王江有些不服气了。 只是,就在此时,吏部尚书胡庸之声却已响起。 “眼下之事,不是张旸所能抉择的了。” 胡庸一开口。 两人顿时闭嘴。 同时也在细细琢磨。 “尚书大人的意思是说,是有人在背后指点张旸?” 他们听得出这是什么意思,忍不住好奇问道。 “昨日,大夏书院,顾锦年献策,苏文景连赞三声好。” “而后入宫,陛下也龙颜大悦。” “今日,江宁郡郡守张旸,便放任粮价不管。” “两位说说看,这其中有什么巧合吗?” 胡庸平静,道出关键点。 “顾锦年献策?他能献什么策?文章诗词,顾锦年的确不错,老夫也佩服,可国之大事,他一个稚童懂什么?” “此事属下也听说过,可属下并不认为,顾锦年能献什么策,民间百姓也有言说,是苏文景看中顾锦年之才华,故而起了收徒之念,写下策略,将功劳赠给顾锦年。” “这个说法,属下认可。” 两人开口,从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他们认可顾锦年的文采,可对于治国这方面,他们并不认可。 这并不是轻视,而是种种原因,读书好不代表就会治国。 哪怕是科举状元,刚开始也不过只能入个翰林院罢了。 原因很简单,在朝堂这个大染缸磨练一二。 不吃亏,不上当,难以大用。 这世间上不可否认是有天才的,但计谋这种东西,与阅历有很大关系。 只是胡庸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随后出声道。 “无论是顾锦年出策,还是文景先生出策,甚至这只是一场戏,都不可否认一点。” “张旸是受人指使,默认米商涨价,两位应当考虑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谁让他们这样做的。” 说完此话。 两人顿时沉默。 大约片刻后,两人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大人,您的意思是说,这是陛下故意为之,想要激起民怨,从而降低影响?” ?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