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97节


衣袍往外走,关上门后,转身一看,发现李同知竟站在庭院里候着,石台上放着两个食盒,似乎等了有些时候了。

    “下官听包班头说,大人今日忙于公务,想来还没顾得上用膳,特带了些家常菜来,与大人浅酌几杯。”

    李同知已经识得裴少淮的几分性情,没有在酒楼里设席,免得铺张。

    “李大人这么一说,是有些饿了。”裴少淮笑道,走到石台前与李同知坐下。

    李同知三十二岁中的进士,为官十载,如今年过四十,身姿长相颇为粗犷,初一看倒像个武官。他入官比裴少淮早,年纪又大一些,在裴少淮面前,却无半分自以为是,而是恭恭敬敬,一副讨教的姿态。

    几盏入肚,话入正题。

    “大人应当知道,下官原先任职长治县,在那等险要的地方,心里多想着如何求稳,而少有想过如何变富,而今到了临海之滨,才是开了眼界。”李同知说道,“今日特来向大人请教请教。”

    “李同人谦虚了,能治长治,非能官不可。”裴少淮谦言道,“不敢说是请教,只当是一同探讨探讨。”

    墙上灯笼的红光,照出李同知脸上的钦佩,道:“大人治理双安州,条条章法皆已详细,此地要富比扬州,不过是时日的问题。从大人手里接过此担,既叫我觉轻松,又觉得重任在肩,不知大人能否点拨一二,为下官引引路。”

    以李同知的本事,不可能对治理双安州毫无自己的见解,所以他要的“点拨”,更多是想从裴少淮口中得知朝廷、皇上对双安州是什么态度、什么期待。

    “鼓励海商们运粮归来,事关重大,想来不必我再赘言。”裴少淮先提了粮食。

    李同知点点头,应道:“大庆连年长冬之事,下官已略闻一二。”

    他面露辛酸之色,道:“在我南下赴任以前,秦、晋两地单单去岁一年,就减收了三成不止,临近北疆之地,麦田还在拔节便遇到了寒降,更是颗粒无收,不少地方的仓廪已经见底了。”北边减收,粮食压力便落到了南边,李同知道,“大人说得没错,粮食事关重大,必须鼓励海商继续购入粮食,重兵守好粮食漕运。”

    “至于李大人所说的‘富比扬州’……”裴少淮顿了顿,说道,“扬州之富,乃因其地处南北河运之关节,大庆商贾往来必经此处。而双安州之富,通的是内外,不在于‘贩’而在于‘市’,有市有价,则天下百姓可自谋一条生计,万万人之力远胜于数人之智。”

    冰雪无情,丘山覆阻,但只需有了几缕春光,野草便能莽莽而生。

    裴少淮打比方道:“双安州之富,就好比集全家之资供一人读书,待其功成名就时,领着同族子弟同富共荣。”

    李同知听后,捏着酒杯不动,陷入了沉思,连杯子倾斜洒了出来也不觉。

    “下官明白了。”李同知回过神,赶紧给自己重新斟满,饮尽后言道,“下官必定继续开辟官道、水道,令更多的货物经由双安港运送出去。”

    让这个“市”愈来愈大。

    壶口泻酒如水帘,推杯就盏邀星饮。

    略有一两分酒意后,裴少淮便起身作辞了,道:“家中还要小儿要照料,改日再同李大人痛快饮一回。”

    李同知作揖,笑道:“在外为清官,归家为慈父,实在叫人钦仰。”

    登上归去的马车,裴少淮撩开车帘吹着些夜风,今夜的几盏酒,让他愈发意识到,自己留在双安州的时日不长矣。

    ……

    六月的院试,是裴少淮回京前最后一项任务。

    裴少淮不任考官,院试主考官是福建省督学大人,但他需要陪同大宗师考校当地生员,筹备院试诸多杂事。

    大宗师对此地学子了解不深,取录秀才时,常常也听当地正官的几分意见。

    六月上旬,当裴少淮接到大宗师已从福州郡城启程的驿报时,惊讶发现大宗师换了他人,并非此前的孟大人。

    而临时接任的,不偏不倚正是南居先生的独子邹羡静。

    要论学问学识,若非邹侍讲无心官途,他早该出任一省督学了。裴m.zgXxh.org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