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堂,族学“为民堂”是裴大人题的字,这本已足够熠熠生辉,如今知道裴大人是状元,又添了几分光彩。 一十七公书堂牌匾,笑咪咪叮嘱后辈们说道:“你们要用功读书,让学堂成为闽南第一书院,方才对得起这知州大人的这几个字。” …… 还有两三日就要贴榜了,贡院前却小闹了一场。 不是急着要看榜单,而是闹着要开设补考,以便录遗。 童试开设补考并不少见,常常是为了体恤外地学子山高路远跑一趟,因耽误一两天而耽误了考期,实在可惜。 眼下这些学子要求补考,不是因为耽误了,而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报考,如今反悔了。裴少淮的名头唱得越亮,他们越是后悔莫及。 悔却又不是悔自己,而是悔“自己一身学问,错失状元举荐、直达朝堂的良机”。 裴少淮帘内阅卷,在帘外领队职守的是李同知,李同知身上很有晋人的干净利索,洪声问道:“你们在此闹,本官且问你们,为何要补考?” 有人道,为兴古来绝学,亦有人直道,为谋一入仕良机。 李同知听后,不屑讪笑,道:“若是为了学识,谁人主考不是考,学问深厚者自可熠熠生光,哪还有学生考试挑考官的?若是为了当官……” 李同知笑得更加大声了,丝毫不掩饰心底的鄙视,他嘲讽道:“知州大人为何当了主考官,若是连这点都想不明白,还贪想走什么仕途当什么官?本官守的这道门,可不是你们吟诗作对、把酒言欢的地方。” “于做学问,识得几个大字把自个当大才,不谦;于做人品性,读书科考不想正道,总想捷径,不实。”李同知嗤之以鼻,道,“‘录遗’录的是遗才,不是在浑水里面捞泥巴。” 泥巴是扶不上墙的。 “你们快些散去,若是再闹……”可就不止错过这一场府试而已了。 待闹事的学子散去,李同知笑笑,低声自言道:“若是再闹,本官就要骂得更难听了。” 第205章 闽南是个人杰地灵、文风颇盛的好地方, 从府试卷子中便可窥得一二。 撕掉倭寇侵扰、海贼劫掠、官商垄断……这一层层晦暗,显露出其本貌, 便可见得闽地是青山养碧玉, 海波生白圭。 毕竟,自晋朝以来,闽地便以读书习文为尚, 唐时兴科举录人才,闽地百姓更以科考为荣, 发展至宋时, 闽地读书之盛、成才之多,已跃至全国之首。 今时今日, 大庆掌国, 闽地读书之势有所减, 不比江南一带,但仍居各省前列。 闽地是有它的底蕴在的。 裴少淮身为一州父母官,过往三年里, 专注于整治贼寇、豪贵,大力开海兴商, 而在治学上出力甚少, 便是因为闽地有这份底蕴在——移去镇压石,青苗自可生。 参加府试的学子众多, 中式录用的学子亦跟着增多, 府试长案只能分作两段填写。 几位县官拆卷填榜, 裴少淮在一旁督看, 他细读录用童生的户籍、父祖辈, 发现功名之家、大姓大户占其六, 寒门、耕读人家占其四。 有十数个学子, 因文章韵律稍有缺漏,原只位于榜单中上,裴少淮反复斟酌之后,觉得“义”比“文”重,将他们提到榜单前列,这些人则多为寒门子弟。 令裴少淮欣喜的是,双安州的那两位寒门读书郎——齐全安与陈书新,分别位于第三和第五,相较于县试时,发挥更出色了几分。 无怪裴少淮读这两卷时,总觉着有些熟悉感。 …… 四月是落花时节,有些花萼将落未落,有些春雨将停未停。 到了出案的这一日,免租住在旧院里的寒门学子们早早便起身了,一夜的不安使得他们稍显倦态。 有人望着檐瓦出神,喃喃道:“对于寒门庶族而言,不知今年是响榜还是哑榜。”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