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殿地位和作用的嫌疑,自然不能只从国务殿有权力调动的部门来查证。 皇帝,也许正等着国务大臣们的态度。 于是继陆炳之后,朱厚熜又看到了国务大臣对这件事的“郑重对待”。 他不由得有些意外和无奈。 明明他是有心让皇权不那么绝对、让官僚体系的共同决策发挥更大作用的那个人,但现在大家偏偏越来越在乎皇权的看法。 这件小事,有那么重要吗?需要当前就给出态度去应对处置吗? 异常的情况总让朱厚熜感觉有点熟悉,这种感觉,上一次还是唐顺之拉着严嵩夜里来请见。 朱厚熜不禁带着些“成见”顺着这个脉络思考了下去。 而后,他有些不确定,也有些犹豫。 可思来想去,他也只是批了几个字:“不值一提。君臣一心,专注国事。” 朱厚熜觉得,还需要再看看。 等到把批复的意见发了出去,朱厚熜有些思念起儿子来。 朱载墌在黄河工地呆了月余,听说现在又再次启程,前往江南了。 看来改革推进到这一步,朝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又看不太懂他这个皇帝了。 只有杨慎堪称“愚忠”,只盯着他认定的一些事做好。 就算有时候会让皇帝不快,但他只是格局小,却没有更复杂的心思。 但是有些人,是真的好奇皇帝想把大明的君权和“相权”推进到什么样一种状态了。 这样的情况,是应该好好教育一下儿子,让他心里有个谱的。 那是未来的事,因此,朱厚熜又想起了之前的另一份奏报:奉他旨意,吴承恩已经抵达了京城。 “宣吴承恩。” 皇帝终于有了时间接见吴承恩,旨意很快从宫中传出,送到了通驿局。 吴承恩已经在通驿局北京的会同馆里住了近十天。 皇帝一道旨意到淮安,他很快就动身。但抵达了京城,却又等了好几天。 这些天里,他见到了因为书信往来而知晓信息的沈坤。 那是早已成家的老友,又要备考制科,所以并未回乡。来见过吴承恩之后,也说起了他在皇帝面前提起吴承恩,而后皇帝对吴承恩更加好奇的事情。 吴承恩知道了这是沈坤的“引荐”之恩,道谢自然不在话下。但同时,也奇怪皇帝为什么会对自己感到好奇。 又好奇,又让自己苦等了近十天,吴承恩这段时间是呆得惴惴不安的。 现在,圣意来了,他要在夜间入宫,这就令他更加感到意外。 官衙放值之后还能得到皇帝接见的,都是得宠信的人。 难道说是皇帝一直很忙,现在才有时间见见他? 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到夜里的午门前,想象了一下之前沈坤从御道上离开紫禁城的荣耀,吴承恩卑微地踏入了侧门。 他只是个落魄秀才。 绕过奉天门,进入通往养心殿的甬道,吴承恩低头默默行走,暗暗排练着等会觐见陛下的言辞。 但见到了皇帝,陛下第一句话问的是:“听沈坤说,你一直在琢磨着写一本小说,写完了没有?” “……回……回陛下,学生断断续续写了一些……还没完本……” “学生?”朱厚熜笑了笑,“原来还没写完吗?朕倒是想看看。” “……陛下有命,学……草民自当将手稿呈请御览。” 在如今威望无双的天子面前,并未断了科考之心、还想一偿出仕夙愿的吴承恩显得很拘谨。 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