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其中的利害,她自然清楚。但是,他这句话,分明可以得出,他是已经推测到她可能都猜出些什么了。 都说知子莫若母,没有想到,还有知妇莫若夫的。 李敏低头,轻轻啜一口茶。 屋外陆续有动静声传来,只是偏偏,没有人请他们出去赏灯观月的。两人心里因此都有了一丝预感。果然,熬了一炷香以后,两扇门一开,走进来的人,既不是太子也不是太子妃,而是皇太孙朱準。 朱準少年老成地冲他们夫妇拱手说:“隶王,隶王妃,本宫父王突然有了急事不能继续招待贵客,父王特命本宫送两位离开。” 真真是一个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孩子。 李敏站起来时,看着朱準抬起的那双眼睛,发现这孩子的眼睛已经是深不见底。想到那孩子站在出事的二夫人身旁,能冷静如流地回答大人的话,李敏心里都不禁想,这孩子莫非才是背后出谋划策的那一个? 护国公府的马车停在了太子宫门口。 李敏小步跟在老公后面走着,朱隶却是在走了几步之后,只等她走上来差不多并齐了才一块走,这样好照应一些。 朱準只把他们夫妇俩都送出了太子宫宫门。等他们夫妇上了马车以后,小小的他立在太子宫门口,面对秋季寒风,屹立不动。 在他背后,其实七爷和十爷两匹马都还在。 马车刚离开,李敏在车里似乎能听见车后面追出来一个人。那声音,像是十爷的。她没有掀开车帘张望,而朱隶坐在她对侧,对在马车旁边护行的伏燕说:“不用理。” 听出他声音里几分不悦。这个不悦,既是针对太子的,但是,更多的是针对十爷背后的人。 ☆、【88】担心 他生气,生气这些人,当着他在的时候,还敢想着怎么利用他媳妇。这些人说胆子大,不如说无知。 什么时候,皇宫里早已物是人非,很多人,似乎变得他朱隶都认不出来了。样子没有变,可是,里面变到,他想都没法想。也不是没法想,环境催人造化。像太子这样,一直软心肠,大哥哥很会照顾小弟弟的人,现在一样开始耍心计了。都是被逼出来的。 谁逼的?老八吗? 马车回到了护国公府。李敏下了马车要自己回房时,朱隶在前面转身,对她说:“到书房来。” 肯定是想听听她对太子侧妃这个病的想法。 李敏随他后面走到书房,见到了公孙良生和在护国公府里养伤的徐掌柜一块儿,不知道在小声说些什么。 见到他们夫妇回来了,两人齐齐抬头,连忙拂袖行礼:“参见王爷、王妃。” 方嬷嬷亲自带人把茶端了上来。见时间其实已晚,本该差不多睡觉的时候了,李敏让人不要添茶。伏燕等人撤下去后,把书房的门掩上。 李敏想起了问:“母亲睡了吗?” “夫人等到大少爷和大少奶奶回来后,才下去睡的。”随侍在旁的方嬷嬷答。 院子里除了一盏灯笼悬挂着明火,其它的都熄灭了。这都是为节省开支。据李敏知道的,婆婆尤氏总是想方设法节省府里的用度,只怕是随时随地可以为前线做准备。 魏老去了兵部找粮草调度的时候,貌似遇到了些麻烦。公孙良生在朱隶回来后,第一时间报告:“大少爷走了以后,魏军师先去了一趟兵部的人探口气。兵部的人爱理不理的,说现在所有事都归八爷管了。兵部尚书米大人,现在也不是很好说话的人了。” 听到这话,朱隶背着手,在屋里走了两步:“朝廷的时局一时一格,让魏军师尽快把这事办了。若是八爷或是他底下哪个人想阻碍军粮,我只能是到玉清宫找皇上说一说了。” 公孙良生看着他,想的是,倘若这事儿是老八按着万历爷的意思做的呢。 总不能被皇家父子算着玩,北方比中原更快入冬,驻守的军队急需棉被等军用物资。虽然在北燕当地可以筹集,但是,今年东胡人屡次进军,北燕百姓已经自己都很拮据了。万历爷如果真是体恤民情,应该拔出财政专款支援军费。 想是这么想,可是,要皇帝拔根银子现在都不容易了。不知什么时候起,万历爷似乎更喜欢把银子花费在皇家花园的建筑上。像是太后举办灯会的万寿山,据说山上的万寿寺,刚得到太后和万历爷的捐助,重新修葺了一遍,里头再竖立了一尊大佛,打算全部镀金。工匠们一早都在策划着怎么把在下面造好的佛像石狮等运上山。 李敏想起了之前鲁爷他们得势,其实是建筑在江淮大水,无数灾民流亡的基础上。万历爷难道不知道当地官府不顾百姓生死,一昧不肯开仓放粮的事。 公孙良生低声说的话,多少应证了她一些推测:“主子m.zgx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