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要脸,你让他们跟长舌妇一样当众论卫大卫二的不是很多人干不出。背地里不断有人拿这当反面教材,反正学谁都好,别学这两兄弟。 姜蜜跟别家太太闲聚时也被问起,问那书上写的真是实情?天底下果真有如此刻薄的兄嫂? 她能怎么说? 又不能直接点头,只能装傻。 但凡有人提起,姜蜜就问她们:“什么书?” 跟着就有人将书册送来,姜蜜看看封皮,没翻开便笑道:“我哪里读得懂这个?我只不过在卫彦开蒙的时候跟着学了几个字,会看账本罢了,要读书太为难我。” 她扬起书册,问这写什么的? “你不知道?真不知道吗?” “我是真不看书,看不懂这些个。别卖关子了,有话直说吧。” 她这样别人反倒不好意思,体面人家说话讲究,谁都不好当面把故事复述给她,只能含含糊糊说是卫通政的故事。姜蜜把书册放下,靠着椅子扶手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九年前,我们老爷馆选进翰林院之后,地方上就有人参照他写话本,这有什么稀奇?” 其他太太你看我我看你,说这个特别相似,主角儿姓卫,是家中三郎。 姜蜜:“那我就不清楚了……我没这些雅兴,不看书也不爱听说书,有那精神头不若过问一下几个小的,多管管人老实些,你不闻不问他跟着就能闯出祸事。” “哦?你是想说你们卫彦就是天天给你训着成了这么出色的模样?” “那可不?他小时候淘得很,还能自己乖吗?” 话题自然而然的从毛蛋那个书转到家中子女身上,都是当娘的人,在管教儿子的话题上她们尤其有共鸣,大家非常爱听姜蜜的成功经验,都想知道要怎么教才能让儿子变成那么讨人喜欢的模样。 姜蜜说她很爱同儿子讲道理,从卫彦两岁能听得懂大人说什么起,到现在,八年之间没间断过,但凡他哪里做得不对都会挨说。 “两岁就教训他?他跟你亲吗?” “不亲也不会由我来做这个事……再说称不上教训,还是好言好语说得多。卫彦他天生就比较聪明,不费劲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这些年陆陆续续教了不少,从规矩到人生道理差不多都齐活了。因为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从小就没放纵过他,他没什么叛逆心。” “没请过家法?没打骂过?一次都没?” 姜蜜努力回想:“应该没有。那孩子眼神好嘴又甜,只要看我恼了立刻认错,他那样哪还下得去手收拾?” 太太们你说你儿子,我说我的,停下来各家都有自己的烦恼。 有的是打小惯的,不听话。 还有生来爱玩,不读书。 有的气性大听不得一句教训,做儿子的比爹娘还能耐,惹着就要去老爷子老太太那头搬救兵。 读书不开窍的自然也有。 …… 听得多了,姜蜜就在心里庆幸,庆幸自己教得早,真等毛病全养成了再要他改很难的。那岁数的孩子自律性本来就比大人差很多,经常管不住自己。 在外头跟人聊了半天育儿经,回去之后歇了不多会儿,几个小的就请安来了。 福妞才两岁半,还是个臭美的胖姑娘,她每天吃吃喝喝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这年纪是没有任何忧愁的,距离学仪态规矩都还早,眼下就是幸福的童年。相较于她,上头两个哥哥就繁忙多了,宣宝实实在在的满六岁了,如今跟着游先生读书。至于砚台,也还是让游先生带着,听先生的意思他现在都不会掰碎了嚼烂了喂给砚台,经常是让他自己去琢磨,琢磨不通在提点一二。 这么做也是怕,游先生觉得自己哪怕是三榜进士出身,学问称不上一等一的好,自身也有许多弊病,生怕他教得太细反而桎梏了学生。 卫彦的天资比他高太多了。 自我学习这种事,别人办不到,他可以试试看的。 家里只得一个先生,要带两兄弟,他们进度还不同,时间安排上就比较麻烦。 砚台早先跟他爹读了几年,又让游先生教了几年,心里很有底气,他让出更多时间来给弟弟,也就是冥思苦想都不明白才会向先生求教,平常靠自己居多。宣宝也争气,他原先在尚书房有收敛,到游先生手里才显露出真正的潜力来。他不敢再装傻充愣是不愿意占用太多时间,先生不只教他一个,哥哥也要读书。 不像某些子弟是为了逃避学习而谦让,他们两个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这个谦让就十分感人。 家里人将他俩这些动作看在眼里,姜蜜就说再等两年,等砚台满十二进了国子监就好,游先生能轻松一些。 “国子监现在要进都可以,他如今的程度差不多了,只是卫彦太小,那边少有这样低龄的,这就过去可能会被排挤,岁数差太多实在不便往来。” 姜蜜是觉得他既然能去国子监了,还让游先生带着是不是太麻烦人家? 卫成说他前些时候就同游m.zGxXH.ORG